生物科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12:42: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科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活動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進行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各種能力,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教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課外科技活動以其較強的實踐性和極大的靈活性,對素質教育的貫徹和落實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開展科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科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中小學生活潑、好動、有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選擇生物科技活動的課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力求做到課題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如白岸鄉的黃巢巖山海拔較高,山上生長著一種罕見植物“山蔓菁”,聽當地牧羊人說,它的肉質根可重達20kg,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為了弄清“山蔓菁”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白岸鄉中學生物教師帶領科技活動小組,跋山涉水,對“山蔓菁”進行了幾次考察,詳細記錄了它的生態環境及莖、葉、花的形態特點,并將其移栽到生物園地觀察實驗,同學們還撰寫了《高山探尋“山蔓菁”》的小論文,路志亮同學的小論文被《中學課程輔導》刊登。
針對當地鼠害比較嚴重,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如何滅鼠”的活動,同學們開動腦筋自制“鐵貓”捕鼠,有的同學用酒泡大米滅鼠,夜里進行連續觀察,隨后總結成了《酒泡大米滅鼠》的論文。這項活動對消滅當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羊范鎮中學結合初中動植物課的教學,開展課外采集動植物標本的活動,同學們興趣高漲,積極參與。兩年來他們因陋就簡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150多件。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科學文化知識、科技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加樂于探索自然界的無窮奧秘。
2.開展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生物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感想
在每一個青少年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一切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用科學知識去探究自然界的奧秘,會在他們心中激發起不斷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起強大的創造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結合近幾年課外生物科技活動的輔導,淺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做法和體會。
一、開展生物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具體做法
1.呵護好奇心,激發探究欲。筆者所面對的學生全為高中生,他們喜歡形象的、刺激的、新奇的和有趣的事物,厭煩枯燥無味的東西。要想激起學生對生物科技活動的興趣,可通過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讓學生主動體驗,豐富中學生的精神生活,使他們產生科學情感,學會科學探究,形成研究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培養青少年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生物教學和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交談,主動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科學問題感興趣,不斷地給學生創設能激發新異感的科技創新活動情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
2.激趣點撥,發現問題。生物科技創新活動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或者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旨在為學生創設各種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也是擴展想象、激活發散思維的過程。在學生自主開展的科技活動中,教師跟蹤輔導,不斷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及時點撥、不斷涌現新的問題。比如,在開展“驗證細菌分布廣泛性”研究性課題時,及時設疑:“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能否出于好奇,隨便打開培養皿蓋?為了提高溫度,能否放到太陽底下曬?觀察過程中能否隨便接蓋后習慣性用手去摸或用口去吹?實驗結束后,培養物、試管棉塞如何處理以及試管、培養皿如何洗滌”等等。學生受啟發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發現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值得去探索。同學們在思考、討論、歸納、尋找答案等過程,也是一種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通過此活動,同學們對教材中“學習微生物培養基本技術”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進和完善。
3.自主選題,自主探究。教師在平時生物教學和課外生物科技活動的輔導過程中,不斷積累具有興趣性、新穎性、前瞻性、創新性等特點的課題素材,為學生的自主選題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提供便于操作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從農村來的學生,選擇與“三農”有關的課題,便于就地取材;城市學生可以選擇社區規劃、城市污染、固體廢棄物處理等相關課題,更加貼近生活;也可以充分利用城鄉同學地域互補優勢開展相關調查課題。如在學到種子結構時,在課堂上觀察幾種作物種子結構的過程中個別同學發現蠶豆種皮上有蟲蛀孔,剝開皮發現有蟲,激起了同學們的探究欲望。經專家鑒定為蠶豆象,全班同學對此現象自主展開了臨夏地區蠶豆象發生區域和危害情況的調查。
4.積累素材,撰寫科技創新小論文。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過程從另一個側面分析是一種收集、篩選、處理、加工信息的過程。學生不僅捕獲閃光點(創新成果),而且要真實記錄所有環節,獲得第一手材料。如《塑料地膜二次利用探究》《探究菇蚊、菇蠅的防治措施》《培養基分裝環節的改進》等科技創新小論文的形成,小作者親自走訪、問卷調查、市場隨機抽查、互聯網查詢、可行性分析、論證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材料,完成了此文。因此,創新成果的形成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從一個“閃光點”到另一個“閃光點”捕獲、積累、梳理的過程,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研究3篇
第一篇
一、有效提問的相關概念
在初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實施的有效提問一般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過一系列的提問行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地進行思考,并積極地參與到相應的教學活動中來,獲得自身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問,能夠給予整個課堂源源不斷的熱情與活力,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且學生可以依照教師所提出的相關問題,集中注意力,積極找尋問題答案,有效實現對問題的合理解答。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這一教學策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的各類情況,恰到好處地控制好相應的教學方向以及步伐,將初中生物的難點以及重點突顯出來,確保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突出提問的橋梁作用,推動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提問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主要功能
(一)啟迪學生思維
初中學生在實際的生物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惑,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進行提問,便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有效激發與啟迪。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經過設置一系列需要學生通過努力才可得出答案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參照教師所給出的相應問題情境,根據問題所提示的方向來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在自身已有的知識以及問題情境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給予學生更多的暗示以及提醒,使得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合理指引下,及時地捕捉初中生物知識的核心內容,深入掌握各個知識重點以及難點。
應屆畢業生的自薦材料
尊敬的領導:
您好!
我是*省*市人,20*-20*年就讀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制藥工程專業.2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本校藥劑學專業研究生,將于20*年7月畢業.本人擁有藥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非常希望應聘藥劑學相關職位.
多年的科研實踐,使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在撰寫專業論文能力,設計實驗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教學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同時,熟練地掌握了紫外分光光度計,氣相,高效液相,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等分析儀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我的論文題目是《苦參堿的藥物動力學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對比了高,中,低劑量苦參堿在大鼠血液中的藥動學變化及其在唾液中分布規律,為中藥藥動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讀研期間,本人擔任了二年我校本科學生《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課程的助理實驗教學工作;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藥劑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曾多次利用假期在大型藥廠學習,實習,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
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曾兩次獲得校級獎學金.
幼兒生物學教學綜述
本文作者:孫鈉工作單位: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重視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生物學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老師進行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老師可布置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在家中獨立操作完成,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根對水分的吸收》知識點時,提前布置學生在家中做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課堂上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分析,學生便很容易理解細胞吸水或失水原理。[4]
利用多媒體技術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把聲、光、電結合起來,實現聲、像、圖、文相統一,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生動、形象地展現生物體。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發展學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提高理解和記憶能力。例如在講《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可以播放一段北極熊生活的影片,讓學生考慮為什么北極熊長有白色的毛,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去聽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5]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移動網絡在食用菌栽培教學的應用
1食用菌栽培教學現狀
食用菌栽培學是面向食用菌相關專業的本、專科生的核心課程,也是園藝及設施相關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其主要講授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分類遺傳、生理生態、生長發育、制種保種、栽培技術、采收保鮮等知識,與其他園藝栽培類課程相似,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該門課程目前在全國多數本科院校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約32個學時,理論課約20~24個學時,實驗課約8~12個學時。授課主要以課堂講解為主,實驗課為輔,由于課時較少、生產實踐鍛煉不足,加之食用菌品種較多,不同品種食用菌其生理及栽培特性亦不同,不僅許多理論知識無法在課堂上講解全面到位,而且栽培生產方面的介紹更缺乏直觀體驗、僅停留在想象中。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食用菌栽培學相關知識的需求。近幾年隨著網絡的普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推廣,移動網絡已經應用到食用菌的生產管理、信息傳播以及教學研究等方面。網絡時代提供了無窮無盡的信息資源,以及交流及時通訊等社交平臺,將這些網絡資源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上,不僅從內容上豐富了教學素材,而且從形式上改進了教學方法。移動網絡載體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媒介,為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提供可行性。筆者將電子數據庫、網絡教學平臺、物聯網數據庫、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網絡資源應用到食用菌教學中,以靈活快捷多樣的形式來傳播食用菌栽培知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2食用菌栽培教學相關的移動互聯網資源
2.1食用菌相關資料的電子數據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因其攜帶輕便、查閱方便的特點,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同時,電子期刊和電子書籍等資料被不同數據庫所收錄,所有的高校圖書館均會購買多個中文數據庫(如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學生在數據庫中可以隨時下載相關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碩博士論文等。此外,多數高校也有購買超星數字圖書館,可下載電子版圖書,超星視頻資源中也可下載到全國名師的精品課程。常見的外文數據庫有:Webofscience、ElsevierScicenceDirect、Springerlink、PubMedCentral、Wiley等,利用這些數據庫可下載外文期刊以及外文圖書電子版(有的是部分章節),一方面為食用菌栽培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最新資源,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了解課外研究資訊、行業發展動態等提供方便快捷途徑。其中,常用到的與食用菌栽培相關的期刊有《菌物學報》、《食用菌學報》、《中國食用菌》、《食藥用菌》、《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Fungalgeneticsandbi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inalMushrooms》、《In-ternationalMedicinalMushroom》等。2.2食用菌網絡教學視頻。許多高校利用網絡教學視頻資源,將全國知名教授整門課程的授課全程錄像,經后期制作和加工,形成精品課程上傳到網絡中,以供全國學生觀看和學習。通過網絡精品課程的學習,普通院校的學生也能聆聽到知名學者大家的授課。常用的教學視頻網站有:超星學術視頻(http://video.chaoxing.com/)、愛課程(http://www.icourses.cn/home/)、中國大學MOOC慕課(https://www.icourse163.org/)、網易公開課(https://open.163.com/)等,以及許多大學均有網絡教學平臺。而食用菌栽培相關的網絡教學視頻目前能下載到的如下: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李玉院士的公開課:菌物與人類(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MyMzAzODMyMA==.html);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博士生導師邊銀丙教授的食用菌栽培技術系列授課(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00050528.shtml);英國RichardFortey教授講授的“Themagicofmushrooms”(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82239/)等。2.3食用菌生產的物聯網數據庫。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近幾年在農業種植生產中廣泛應用,尤其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中已經日趨成熟。首先,食用菌菇廠對食用菌生產進行數字化管理,從原輔料、培養料備制、接種、菌絲培養等環節進行物聯網操作,在蘑菇生長的菇房通過傳感器可全天候實時測量記錄菇房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并根據蘑菇生長的不同時期自動調控菇房中的溫、光、氣、濕等環境條件,達到智能化遠程化控制食用菌的出菇管理。同時還對成熟菇體的采收以及采后包裝、儲存保鮮、產品銷售等全程視頻監控。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食用菌商品的二維碼查到該菇從原料到最后出菇的每個環節,放心吃到安全生產的菇,另一方面,教學上也可以通過登錄菇廠的物聯網來詳細了解食用菌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蘑菇生長中每個時期的特點以及出現的問題等。目前已有多家教學科研單位和大型食用菌生產企業安裝了物聯網,如:福建農林大學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食用菌基地(農業部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天津市農科院林業果樹研究所與智盛天翔(天津)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食用菌生產物聯網智能監控系統等。通過物聯網的終端筆記本電腦或手機微信管理平臺就可查看菇房內的溫濕度、氧氣含量、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各個環境參數;利用遠程監控功能就能隨時隨地了解菇房內食用菌的生長情況,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為食用菌生產安裝了“千里眼”,使食用菌菇廠變身“智能工廠”。管理人員或學生可以通過登錄物聯網系統或收看監控錄像來直觀了解食用菌生產的實況以及不同時期階段食用菌生長發育的特征。2.4食用菌專家交流平臺。移動互聯網可以將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聯系起來,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溝通和交流方式,許多之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通過移動互聯網都會輕松實現。比如,傳統需要咨詢一個專家農業生產的現場問題,需要請專家從外地乘車過來,來回可能需要幾天時間。而現在專家通過網絡、QQ、微信等建立起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咨詢與交流平臺,通過平臺可以隨時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與專家在線討論交流問題。食用菌栽培許多專家有參與對外開放的幾個大平臺例如:易菇網,中國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許多知名食用菌專家在上面發表貼子或回答問題等;食用菌賊船、野生大型真菌等QQ群;蘑菇圈等微信朋友圈都是非常活躍。這些平臺可以咨詢討論包括食用菌分類、野生菇鑒別、病蟲害識別、食用菌栽培生產等與食用菌相關的問題。經常熱心回答大家問題的國內知名食用菌專家不勝枚舉,例如:吉林農業大學圖力古爾教授,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作紅教授,福建農林大學黃毅教授、謝寶貴教授等。通過以上平臺直接與知名食用菌教授交流請教,可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提升食用菌教學質量。2.5微信公眾號。食用菌科研單位以及生產企業通過向微信公眾號定期食用菌相關知識、食用菌重大發現或熱點新聞、食用菌行業動態等信息,公眾可以在空閑短時間內了解這些知識。例如食用菌賊船,山西農業大學食用菌中心官方微信平臺;生產企業的微信公眾號如:河北光明九道菇、蘇州潤正生物科技、綠寶集團、華綠之珍、榮豐緩生菇、豐科鮮菇道、臨沂瑞澤生物科技、如意生物、七彩悅菇、眾興菌業、菇行天下等。食用菌教學上,學生可以通過關注以上這些公眾號,及時了解學習相關知識,或將內容微信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對于知識傳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移動網絡資源在食用菌栽培教學中的效果及反饋
3.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代大學生普遍對教室單調的理論講解或專業課程學習興趣不高已是很嚴峻的問題,其中除了學生自身原因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講課方式的單調。雖然目前鼓勵翻轉課堂等多樣的授課形式,但專業課與基礎課不同,尤其是食用菌栽培之類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課,行業發展迅速多樣,學生必須通過圖片、視頻等多樣的方式才能跟上行業的發展。加上移動互聯網這種深受學生喜愛和歡迎的方式,寓教于樂、邊玩邊學,學生學習興趣極大提高,并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3.2增強學生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意識。通過移動網絡中許多途徑均能方便快捷地獲取相關資源信息可以極大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學生對專業知識感興趣后,會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搜索相關知識或向行業專家請教,利用快捷有效的方式直接接觸到食用菌當前科研和生產關注的問題,進而與書本理論知識相結合,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課堂上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邊聽課邊思考;課后主動查資料文獻,上網找各種相關的論壇帖子,并進行主動探索式學習,大大增強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3.3理論與實踐結合,創新意識增強。對于食用菌栽培理論與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許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實踐反過來可以修正理論。在目前多數高校專業實踐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移動網絡與生產一線的企業或科技人員多交流,及時了解實踐生產中的問題,或通過物聯網直觀理解生產中的現象和機理,身臨其境般體驗實踐,是彌補學校實踐教學不足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邊學習理論的同時,邊對生產實踐進行認知和驗證,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意識,并在分析問題中培養創新意識,達到食用菌栽培教學的理想效果。
中學生物學科德育教育措施論文
摘要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發揮學科教學的特點,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學科教學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
關鍵詞生物德育教育方法
一、運用生理知識滲透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內在的科學文化素養,科學文化知識在塑造健康的心理,培養積極的人生,優化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力求運用生理知識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正所謂“因教成德”。為此,在講解“人的生殖和發育”一節課時,要抽出5至10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關生命珍貴的教育。如果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不要退縮,生命來之不易,應該加倍地去珍惜。如果在需要付出努力的時候懈怠了,將來一定會后悔的。通過幾分鐘的舉例,使學生深刻認知生命的來之不易,重新認知自己,感悟人生,從而懂得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并化作不懈奮斗的動力。
二、圍繞探究課題開展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生物教師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因此,教學中,應該從生物學的特點出發,認真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尋找知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如探究“對人體的危害”一節時,首先讓學生觀看危害個案的錄像片,使他們目睹到:毒癮發作的人,輕者頭暈、耳鳴,重者嘔吐、涕淚交流、大小便失禁、渾身打顫,難受得撞墻、自殘,甚至自殺,更有甚者喪失理智和人性,為了獲取,不惜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原因,吸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危害?老師適時指出,人腦中本來就有一種叫類嗎啡肽的物質,用以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吸毒后,外來的嗎啡肽進入人體,減少并抑制了類嗎啡肽的分泌,最終使其完全停止分泌,只能靠攝入外界的嗎啡肽來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一旦停止吸毒,人的生理活動就會出現紊亂,產生劇烈的痛苦,只有繼續吸毒,才能解除痛苦,這就是所謂的“上癮”。不僅如此,吸毒會引起人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嚴重損傷大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影響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生理功能,使人的體質衰弱,精神頹廢,壽命縮短。19世紀,英國殖民主義者向我國大量輸入鴉片,毒害麻痹我國人民,掠奪我國財富,從而達到侵略我國的目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加深認識。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主動地獲取對人類危害的知識,進而增強終身遠離、拒絕、珍愛生命的意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又如抓住新教材中提供的研究性課題“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明確了調查中要特別關注我國生物學技術發展的報道,開展調查研究活動,看看祖國的生物科技發展情況,想想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報告會的形式總結自己的調查研究結果。通過這樣的調查研究活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公務員之家
三、借助美學因素熏陶審美教育即美育,它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對提高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和塑造人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美育是通向人格完美的必要途徑。學校的審美教育應貫穿于包括生物學在內的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之中,在達到認識、技能領域里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美育目標。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教材中的美學因素,這是實施審美教育的前提。生物學作為一門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美學因素不僅存在于研究對象生物之中,還滲透于其理論體系的構思與表達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從生物學知識中發掘和提煉美學因素,努力把它上升為美的形態,從而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耳濡目染,感受生物學之美。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生物化學是我院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課程,是生物相關課程的基礎課程。面對社會發展情況,為滿足新形式下國家對生物化學相關人才的需求,本論文對目前生物化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相應的改革方案,為新形式下高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做理論基礎。
關鍵詞:新形式;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一新形勢下,高校生物化學教學要求
隨著國家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生物科學作為一種污染小,可再生,成本低的特點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生物化學是生物相關專業的重要理論基礎課程。為了滿足新形勢對學生教育的新要求,生物化學理論課程知識點變化比較大,有些知識單憑課堂講授學生很難理解[1]。生物化學雖然說是理論課程,但是新形勢對生物化學相關實驗的要求比較高,這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部分[2]。新形勢下,要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而生物化學這門看似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正是培養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過程中的重要課程。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應該著眼未來,著眼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生物化學課程的課時數與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重視程度的目的。
二學生的學習現狀
生物化學是我院在學生大二時期開設的課程,是生物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在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化學是各種生物實驗的必要基礎,比如生物解剖過程中的消毒,生物藥物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用到化學的相關知識。生物化學是針對生物科學課程內容需求,將繁多的化學知識進行篩選簡化,提煉精髓用于生物科學研究,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該們課程的難度[3]。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物化學課程的相關專業開設的課程越來越多,占用了學生越來越多的學習時間,導致生物化學課程占用的時間,學分相對減少,在學生課程比較繁重的情況下,學生難免會忽視該課程的有效學習。尤其是在新形式下,社會迅速發展,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是知識,學生的學習經歷不再像之前那樣停留在課本或者課堂上了,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相關技術實驗。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知識多樣性的需求。這樣的情況造成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課堂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下降。
轉基因植物安全性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轉基因;轉基因植物;育種;安全性
【論文摘要】:21世紀是生物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生物技術為農業、漁業、林業以及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近幾年來,轉基因植物推出的品種之多、推廣面積之大、發展速度之快,遠超出人們的預測。在研究與開發轉基因產品的同時,理智、客觀、安全地運用轉基因技術,加強其安全性防范的長期應用研究。
植物轉基因技術將為農業生產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它將為農作物的持續增產和解決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做出巨大貢獻。但也有人對這一技術持懷疑態度,認為目前人類還不能對它的潛在危險性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在大規模應用前有必要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植物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意義
轉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組DNA技術將克隆的優良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或組織,并在其中進行表達,從而使植物獲得新的性狀。這一技術克服了植物有性雜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圍無限擴大,可將從細菌、病毒、動物、人類、遠緣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植物。轉基因作物可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除草劑、殺蟲劑等農藥的使用量,并節省大量勞動力,因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根據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的年度報告,200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猛增了1200萬公頃,首次突破了1億公頃大關。轉基因植物產生至今僅20年時間,但其研究和應用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
2對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必要性
有關科技英語論文寫作準則研討
科技英語是科技交流的通用語言,是我國科技研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傳輸工具。有些作者雖然有獨到的見解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言語表達上有著明顯的不足,而只有表達準確、清晰、簡明的科技論文才能產生影響,才能使別的科學工作者進行鑒別、學習、重復,從而促進學科發展。本文以生物科技英語論文為例,探索撰寫科技英語論文的原則:準確、簡潔及清晰等三原則。
一、準確性原則(Accuracy)
科技文章不同于文學作品,它不要求辭藻華麗,描寫細膩。但它要求詞能達意,并且表達得十分準確,使讀者不致捉摸不準或甚至產生誤解。當然,要達到準確,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作者的英語水平,要求作者能對英語的詞、詞組、句子正確地運用。
1.詞的準確。
科學技術的發展取決于事實和思想的準確傳遞。寫作的最大障礙不是如何正確使用語法,而是用詞不準引起語意含糊。因為文字編輯可以幫助你改正語法錯誤,卻很難校正語意含糊或者核對實驗是否屬實。
(1)詞義要確切。科技論文中,詞義必須準確,盡量選用單詞的首要含義,避免利用單詞不常見、不正式或文學含義。使用簡單的詞可以減少用詞不準確而引起的錯誤。[1](P.122)因為,簡單的詞多是常用詞,而生僻詞的用法往往吃不準。無論簡單詞或生僻詞,單憑感覺是不保險的。因此,作者要養成勤查詞典的習慣,如affect和effect意思是不一樣的,不可互換。這在一般英語原版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出來。同樣,科學論文中content和concentration是不同的,也不能用level來替代。comprise也不等于constitute。判別這些詞的用法,普通詞典過于籠統,唯有查詞典、有關專業書籍和刊物才能區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物科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