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19:40: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教學論文

生物安全現狀教學論文

1對GMOs持截然不同的觀點

所謂的GMOs(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是指經遺傳修飾了的生物體。轉基因作物就是GMOs中的一種。目前在國際上對GMOs存在下列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是贊同大力發展GMOs的觀點,其理由是基于下列幾點。

1)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下面有幾個數字能說明問題。如美國,1996年時70%的轉基因Bt棉花不再噴灑殺蟲劑,產量提高70%,每公頃節約140~180美元;美國原來每年約有一半的玉米田(3200萬hm2)受棉鈴蟲危害,喪失金額達10億美元,但種植轉基因Bt玉米后,產量提高9%,而經濟效益1996年是190萬美元,1997年達1900萬美元;在加拿大,在1996年種植了1200萬hm2耐除草劑油菜后,產量提高9%,經濟效益達600萬美元;中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花,從1997~2000年的4年,總的經濟效益達3億3千7百萬美元。全世界2000年轉基因作物產品的價值為3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時價值可達300億美元。由此可見,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

2)解決發展中國家人民的饑餓問題

查看全文

生物教學下初中教學論文

1.觀察

生物教學園地便于學生結合教材理論知識和園地鮮活材料進行觀察,從而化抽象為具體,有助于學生在直觀形象、輕松且富有人性化的環境中學習。如在講授“花的結構層次”時,教材是以“桃花圖”呈現的,可以再選擇農作物區的蠶豆花(蝶形花科)實物和花卉區的郁金香(百合科)花朵,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對比觀察,得出正確結論。漸漸地,學生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

2.實驗

生物教學園地除可以直接用于觀察學習外,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教學實驗活動基地。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這個自然實驗室,在這里他們可獲取便捷新鮮的實驗材料。如農作物區中蠶豆的莖可直接用于輸導作用的演示實驗,蠶豆的葉可直接用于氣孔和葉橫切的學生實驗。而之前學生只能在課堂上通過觀察教材圖片來了解這些內容。這樣,既很好地完成了《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及任務要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設計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有裨益。

3.探究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生物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科學探究步驟,在生物教學園地中就地取材,進行自己感興趣的探究活動。如在生物教學園地開展“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活動時,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實驗材料的鮮活,利于觀察和實驗,又便于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以及表達、交流等程序。

查看全文

生物教學個性化教學論文

一、針對學生學習差異,以分層模式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應當布置不同難度與容量的課后鞏固作業,使鞏固內容與目標體系相吻合。在生物學習檢測中也應當體現分層原則,采取不同難度試卷進行考核的方式,檢測學生在自己目標任務內達標情況,同時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自尊心,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強化能力培養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應當體現學生的能力培養,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的三維一體目標。針對過去一段時期以來“滿堂灌輸”教學盛行的狀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目標。首先,要建立合作學習的載體。為了配合生物個性化教學的有效開展,筆者對學生學習的載體進行了優化,學生不再是單個進行學習,而是通過小組集體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研究。設計合作小組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且在小組的集體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相互學習,借鑒好的學習經驗與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生物學習技巧。其次,要設置合作學習的線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內容的學習中,教師都要設置學習的線索,交給學習小組去開展深入研究。在學習線索的設置上,教師要將全部的知識要點融合進去,并且體現內在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夠按照思考題的提示,逐層深入地開展學習,并解決難點問題。例如在教學《我國人口的現狀與前景》時,筆者結合教學目標向學生出示了一組探究題:

1.我國人口發展的現狀是什么樣的?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全文

寓學法指導生物學教學論文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生物學教學中,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知識傳授和智力發展的辯證統一,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辯證統一。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操作的。

一、觀察指導

學生的學習從感性認識開始,以感知為基礎,而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生物學科的直觀性很強。教者除了提供掛圖、模型、標本、實物、錄像等豐富的感性材料外,還應指導學生多接觸動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如指導學生多觀察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參觀動物園,觀看《動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電視節目,拓寬觀察的廣度。

在觀察具體事物時,應指導學生明確觀察內容、步驟和方法。明確觀察內容就是讓學生知道觀察什么,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通過觀察得出結論或驗證結論。低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覺的無意識性,注意力易分散,因而應充分運用心理學的注意規律,使他們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觀察的步驟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從前到后,由表及里。觀察的方法有全面觀察、重點觀察和對比觀察等。全面觀察的要求是認真、細致、全方位,全面觀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利于形成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重點觀察就是結合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對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地觀察。如“觀察花的結構”時應重點觀察雄蕊和雌蕊等。對比觀察即通過對兩事物的觀察比較尋找異同。

在觀察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實現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二、閱讀指導

查看全文

醫學檢驗生物化學教學論文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發展趨勢較好、招生規模日益擴大的醫學類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檢驗專業崗位需求,生物化學傳統的教學法(lacture-basedlearning,LBL)已無法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案例導入式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根據我國高職醫學院校實際情況而提出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方法是以案例或病例為導入、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問題導入式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導入新課程的學習方法[1-4]。本研究將CBL教學法與PBL教學法融合,其特點是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在每章講授新內容前提出1~2個病例,并附3~5個問題,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參考書等分析病例、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預習新知識、有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某職業學院藥學與醫學技術系2013—2015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431名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將每個年級按照班級隨機(該職業學院分班是按照高考成績依次隨機分班)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BL),實驗組采用病例問題導入式教學法(CBL+PBL)。具體分組如表1。1.2研究方法。1.2.1教材選取。對照組和實驗組均選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付達華主編的《生物化學》教材,由教研室擬定同一份授課計劃,確定相同教學重難點,理論學時60,實驗學時12。1.2.2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BL),實驗組采用病例問題導入式教學法(CBL+PBL)。1.2.3問卷調查。就同樣的10個問題設計兩套調查問卷,分別發放給3個年級所有在校生。其中發放LBL教學法教學效果調查問卷(A問卷)累計306張,CBL+PBL教學法教學效果調查問卷(B問卷)累計223張。回收問卷,回收率100%,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5-8]。1.2.4統計分析。學生期末成績由試卷成績和實驗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試卷成績占70%,實驗成績占30%。將兩種教學方法的三學年成績利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t檢驗分析,得出t值和P值。

2結果

2.1調查問卷結果分析。3個年級學生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CBL+PBL教學法與LBL教學法比較,CBL+PBL教學法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能更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強化師生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高水平思維、提升學生問題責任感、促進理論聯系實踐,學生對重難點更加明確,并能更快地適應應試教育。見表2及圖1。2.2學生考試成績差異性分析。通過對3個年級學生的CBL+PBL教學法與LBL教學法比較,用SPSS17.0軟件分析考試成績。可以看出,CBL+PBL教學法與LBL傳統教學法學生成績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討論

查看全文

生物學概念教學論文

1.充分應用科學史生物科學史是科學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是探究過程的杰出代表、是科學家揭示出生物科學理論的動態過程,有效利用科學史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實現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和諧的統一。學生在科學史的學習中,教師要利用沿著人類認識生命規律過程的相關史實,引導學生探索生命規律,讓學生充分獲得探究體驗,從科學家的奇思妙想中不能充分汲取真正的營養。如“植物激素”此核心概念的教學,可以借助生物科學史,具體設計過程如下:①1880年,達尓文的向光性實驗,發現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會造成背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②胚芽鞘的向光性與哪個部位有關?1913年,詹森設計了在胚芽鞘尖端與下部之間放置瓊脂片的實驗,得出:“刺激”可以透過瓊脂塊傳遞給下部的結論。③這種刺激究竟是什么呢?1914年,拜爾的實驗,發現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通過上三位科學家的實驗,猜想到胚芽鞘的頂尖產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的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④究竟是不是化學物質呢?如果是,是哪種化學物質?1926年,溫特的實驗,發現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并且能夠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生長。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⑤1934年,科學家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⑥1942年,科學家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它就是吲哚乙酸。⑦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植物體中還有一些與生長素作用類似的物質,如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這一類稱為植物體中天然生長素類。⑧以后人們又不斷發現了一些人工合成的、與吲哚乙酸有類似生理效應的物質,為了區別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常把這類物質叫生長素類似物。水到渠成地得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像生長素這樣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利用探究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以探究的方式講授核心概念,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因此被眾多教師用于課堂教學。《標準》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核心概念”基因”為例,利用探究教學策略的設計如下:①提出探究問題:基因是否等于DNA?②推理與設計分析:一個DNA分子就是一個基因嗎?③取證:通過對資料數據分析出全部基因的堿基對數>DNA分子的堿基對數,得出結論:基因只是DNA的片段。④解釋證據:海蜇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到小鼠體內,發現小鼠能發光,證明海蜇的發光基因不僅傳給小鼠,而且能表現出來,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狀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應”。因此就順利地從DNA水平上給基因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

3.通過比喻或模型比喻或模型法可以讓抽象問題更易理解和直觀化。如核心概念“染色體組”可以用撲克牌的類比法來講授;核心概念“減數分裂”可用模型法講授,用橡皮泥反映染色體的形態變化,用紅綠分別代表來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染色體的行為。又如,在講述DNA分子的結構時,教師將DNA分子的平面結構比喻成梯子,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構成了梯子的扶手,堿基間構成的氫鍵就是梯子的踏板,這樣可很好地加深學生對DNA組成的認識。

4.采用概念圖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一個完整概念圖的完成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①選取一個知識領域;②確定關鍵概念和概念等級;③初步擬定概念圖的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并在連線上用連接詞標明兩者之間的關系;⑤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修改和完善。理想的概念圖的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概念間具有明確包容關系的層次結構;②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可以用適當的詞或詞組標注出來;③)不同層級概念間的縱橫聯系清楚、明確,并形成一些交叉點:縱向聯系說明概念間的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橫向聯系可以說明處于概念圖中同一層級水平的概念間的有意義聯系;而交叉關系則說明處于不同層級概念間的聯系。故而,在概念圖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單獨表征的。如在核心概念“染色體”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構建如下的概念圖:

圖1核心概念“染色體”的概念圖5.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上的主要手段有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最廣泛的是多媒體技術,它是以計算機為基礎,以交互方式處理、傳輸和管理文本、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技術。此項技術具有聲、圖、文并茂,形成多種感官刺激,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和保持;渲染理想的教學環境等優點。如在講授“細胞增殖”、“減數分裂”、“神經調節”等抽象、復雜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動畫來演示這些過程性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下以“提高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根本任務的《標準》指導下,借助于生物科學史去建構概念,有效展示了概念的發展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習的不僅僅是條條框框的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落實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采用實驗探究進行概念學習,就是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后在教師指導下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不僅可利用科學事實建構科學概念,同時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通過比喻或模型、信息技術輔助學概念,都是屬于借助一定手段使抽象概念直觀化。概念圖的運用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查看全文

中醫生物化學教學論文

教育部、衛生部提出了以醫學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創新為核心,培養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高水平醫學人才為目的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我校著眼于培養卓越中醫生。然而,生物化學是我校中醫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該課程涵蓋內容復雜,知識抽象難理解,對中醫專業學生來說是較難的一門課程[2]。而且,目前我校中醫八年制生物化學課時數偏少,要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充分理解并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生物化學授課內容和中醫八年制學生特點,筆者嘗試在中醫八年制班級中采取以臨床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針對生物化學中物質代謝內容選擇相應臨床病例,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從發病機制和治療策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中醫八年制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生物化學教學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本校2014級中醫八年制專業的138名學生作為PBL教學研究對象,授課教材使用中醫藥出版社《生物化學》第7版唐炳華主編教材,

1.2教學方法

目前我校針對中醫專業特點,將中醫專業生物化學授課內容整體優化后劃分為三大版塊,即物質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物質代謝版塊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四個部分。肝膽生化與疾病是第三版塊。在有限的學時內,全程展開PBL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結合中醫專業特點,精選適合PBL教學的物質代謝版塊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版塊內容,選擇合適的臨床病例,在課堂中以微視頻形式播放并講解相關的具體臨床病例情況并提供患者資料,要求學生針對此患者基本情況,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分組討論疾病的可能發病機制、目前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案,并比較不同臨床治療方案之間的優劣,以促進學生從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版塊授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采用微課小視頻在課堂展示以物質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發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和黃疸等疾病相關的臨床病例,要求學生針對上述疾病從生物化學知識角度討論疾病發生的機制及目前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案,促進中醫八年制學生從物質代謝角度理解并討論疾病發生的具體機制以及中西醫治療差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查看全文

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論文

摘要:微生物學實驗是微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提高教學效果,文章將傳統教學法與PBL教學法運用到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兩者有效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生物學實驗;傳統教學法;PBL教學法;教學效果

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是一門對微生物學理論課程進行相關理論驗證的操作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在課時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知識有效、準確的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求教師不斷地研究教學方法。在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將PBL教學法有效融入傳統教學法中,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的利與弊

所謂的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給學生提供信息和知識為先導,要求學生記憶,從而達到學習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教師安排教學內容、掌控授課進度,以教師為主導,以講課為中心。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獲取系統的知識,避免因探求而浪費更多的時間,從課堂上也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但學生是“填鴨式”獲取信息,很少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或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學生為中心。但該法對教師素質、教學硬件和學生自學能力等要求較高,只適合小范圍應用。兩種教學法單一使用都各有利弊,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的應用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

二、傳統教學法與PBL教學法在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中職生物化學教學論文

1目前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生物化學課程不僅僅是一門理論課程,它還是一門實踐課程。然而,在中職衛校教學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實踐教學相對較少,教師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匱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直接關系,由于長期以來形成了“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較為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實踐環節。另外,也與中職衛校的實踐設施缺乏有關,由于學校資金等問題,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在校外也難以找到實踐基地,這些客觀困難的存在,也導致了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

2中職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知識并不是空想產生的,它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對生產生活具有很大的幫助。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相關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生物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生活與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高血糖和低血糖”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采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遇到或聽說過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異常帶來的人體損害。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7000萬人,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總人口比例達15%,也就是說我國高血糖者的比例達四分之一”。而血糖過低則會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癥狀,對人的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通過這一問題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關知識在生活中就可以為這些人提供建議和幫助。通過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并激發他們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不斷開拓思維,增強創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學課程的性質使教學過程充滿了復雜的化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導致很多學生不喜歡該課程。作為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特別是對這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要認真了解他們的心理和想法,傾聽他們在學習中的難處,幫助他們走上學習正軌。另外,還要鼓勵學生主動與教師聯系,特別是遇到難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識時,要及時詢問老師,及時解決問題,否則越積越多,學習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手段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論文

1傳統模式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

根據教學計劃,大多數高校開設的生物化學實驗一般為36~54個學時,少數高校為72學時,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如此龐大的教學內容,傳統的做法是每一個實驗的頭尾工作由教師代替完成,教師在實驗前配制好實驗所需的試劑,采集、培養、處理好實驗材料,準備各種儀器設備,學生只是掐頭去尾操作其中的一段;為了節省時間,課堂上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的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等,然后,按部就班,“照方抓藥”,按照思維定勢,不假思索就能順利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這種程序化的教學方法,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抑制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施展。不僅如此,開設的大多是內容簡單、彼此孤立的“靜態”實驗,各個實驗間缺乏內在聯系。由于缺乏學習興趣,部分學生不僅不動腦思考,而且根本不動手操作,缺乏主動性,喪失了通過實驗課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功能。為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必須改革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2優化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策略

2.1定性與定量實驗相結合

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物化學應該包含定性與定量實驗才是完整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就是運用物理、化學的手段,對生物活性分子進行“質”的分析,再通過歸納和演繹、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信息進行思維加工,由表及里、去偽存真,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定量實驗是以定性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活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質、組成和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收集精確的數據,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定性和定量結合研究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大分子賦予意義的基礎上產生正確的認知和準確的定位,認識生物分子運行、變化的本質規律,揭示其結構與功能的內在聯系。生物化學實驗內容包括對糖、脂質、氨基酸、蛋白質、酶、維生素、核酸、激素等生命分子的研究,還包括物質代謝與生物氧化實驗,實驗方法涵蓋滴定、蒸餾、離心、分光光度比色、各種層析技術(薄層、凝膠、離子交換、親和層析)、色譜技術(氣相、高效液相色譜)、電泳、熒光、旋光法等。顯然,相比于大學一年級開設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已稍顯復雜,是一門從基礎實驗過渡到專業實驗的專業基礎課。憑借這門課程學生初次認識到上述生物分子,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有限的課時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實驗內容。例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關乎生物分子的提取、分離、純化、鑒定等內容選作定性實驗,這些多為經典實驗,一般占25%;而定量測定多為綜合性實驗,內容涉及基本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一般占65%;另有10%的實驗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實驗,內容多為探究性實驗。學生通過實驗,從特定的性質洞察這些物質的存在,從精確的數據了解它們在生物體內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過程,根據質和量的統一促進學生對生物分子的全面認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2驗證性與探究性實驗相結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