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主題詞:清潔燃料、、活化油、HS活化技術、節油、環保。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全世界都在期盼著清潔燃料能夠早日普及。目前公認的清潔燃料主要包括:氣體燃料(天然氣、液化氣、氫氣)、合成氫燃料(煤制油、天然氣合成油)、醇類燃料(甲醇、乙醇)、生物柴油和乳化燃料。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以及摻水乳化燃料。同時,從節能的角度,清潔燃料也是替代燃料,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我國《節約和替代燃料油“十五規劃”》指出:節約和替代燃料油是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緩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戰略措施。
清潔燃料要普及推廣,就必須明了并解決以下問題:
一、
醇類燃料
1、甲醇汽油。由于甲醇對發動機及其他部件的防腐橡膠材料有較大影響,因此,除要求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外,還應對發動機進行改造或更換材質,以解決甲醇汽油的腐蝕問題;另外,甲醇為神經毒物,具有顯著的麻醉作用。
2、乙醇汽油。我國從2001年起在河南、吉林兩省進行了乙醇汽油的推廣試點,結果不很理想。除了熱值較低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乙醇與汽油不能直接混合,按照傳統工藝生產,成本較高,且操作復雜,產品穩定性也很不理想。
二、
氣體燃料
天然氣、液化氣。天然氣和液化氣是目前使用較多的兩種氣體替代燃料,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經使用它們;但由于技術原因,機動車使用天然氣,減少了新鮮空氣進入氣缸的量,導致了發動機功率下降;此外,天然氣含有微量的H2S,會對發動機造成腐蝕,使發動機壽命減短。液化氣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蒸發器或過濾器堵塞、低溫啟動性差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天然氣、液化氣續駛里程短,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燃料儲運、分配、銷售系統,需要建立各自獨立的儲運、銷售網絡。尤其是天然氣,需要建立長距離的輸送管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氣體燃料的推廣運用。
氫氣具有高熱值、無污染的優點,但是其制備、儲存、運輸和使用都存在許多技術難題一時無法解決,加上成本太高,近十年內不可能普及。
三、合成氫燃料
1、 煤制油。煤制油技術發展已經半個多世紀,通過加氫液化制造成“二甲基醚”類,目前技術比較成熟。但是,成本高,難以推廣。
2、 天然氣合成油。同樣面臨成本高的問題。
四、
生物燃料
就是利用各種油料植物提煉的燃料油脂。目前,有報道說國外已經成功培育了一種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油料植物,其提煉油可以替代柴油。從長遠看是可行的,但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奏效。
五、
乳化燃料
乳化燃料主要是將汽油、柴油、重油等燃料與水或醇類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通過特殊工藝并添加乳化劑制造的乳化油。具有顯著的減污和節能效果。因此我國也大力提倡并推廣。但是,傳統技術生產的乳化燃料始終離不開添加劑,因此直接導致:1、成本高;2、儲運補充難;3、油水比例固定難以適應內燃機的各種工況。此三大難題成為阻礙摻水乳化燃料在世界普及的瓶頸。
通觀清潔燃料的現狀,可以看出,如果不能對應地解決上述問題,清潔燃料是難以替代傳統燃料的。
如今,隨著HS活化燃料在線合成技術橫空出世,上述存在技術、成本等諸多影響普及問題的清潔燃料,相形見絀,HS活化燃料成為最經濟最有效同時最易推廣的清潔燃料。理由如下:
l
利用HS技術裝置對純油進行在線“活化”處理,使之生成大量“自由基”,因此燃燒更充分 。
l
燃油總成本降低5-12% 。
l
減污50%以上。
l
有利于降低最高火焰溫度,切斷了NOx的生成練。
l
無須改動內燃機結構。
l
保留原供油系統,并且可以隨時在純油和HS活化油之間瞬間切換。
l
HS活化油不需要儲存。
l
如常加油,無須改變傳統的加油方式和儲運系統。
l
可以根據工況靈活改變活化燃料成分比例。
l
活化燃料的成分由純油、其他燃油或水等二元或三元組分按特定比例組成。
l
可以實現自控、遙控和集控。
l
可以與各種燃燒器配套。
l
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l
體積小、重量輕。
l
成本低。平均每生產1 噸HS活化燃油僅僅耗電20度!
l
推廣易。
l
篇2
關鍵詞:生物柴油 分析技術 色譜法 光譜法
一、色譜法
將GC和HPLC及它們的聯用用于分析生物柴油都已經有報道。將凝膠滲透色譜(GPC)作為分析酯交換產物的方法也已有報道。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色譜分析法都應用于甲酯及乙酯、異丙酯等低級酯類的分析。為了能夠準確分析一些高級酯類,在此所討論的方法都要作必要的調整。
1.氣相色譜法
由于氣相色譜法在對微量成分進行定量時有較高的精確度,現已廣泛用于生物柴油的分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檢測時基線的漂移、信號的重疊等因素也會影響GC分析的精確性。Freedman等首先報道了用毛細管氣相色譜對甲酯、甘一酯、甘二酯及甘三酯進行定量分析。先將樣品用雙(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處理,以獲得與羥基基團相應的四甲基硅烷(TMS)衍生物。現在該衍生法已經被用于GC法分析生物柴油。將物質衍生為TMS衍生物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提高羥基化物質的色譜特性,并且在與質譜聯用時,便于對其質譜圖進行解析。目前,對生物柴油采用GC法的報道大都以FID為檢測器。非甘油物質在生物柴油的存在也已經用GC來分析。因此,Plank和Lorbeer對生物柴油中固醇和醇酯進行了檢測,和其它與GC相關的研究一樣,采用的是FID檢測器,盡管在這種情況下用MS檢測器更好。
2.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與GC相比其優點是節省時間和衍生化試劑,減少分析時間。然而,將HPLC用于分析生物柴油的報道卻比GC少的多。首先對HPLC進行報道的是Trathnigg和Mittelbach,他們采用恒溶劑成分體系,在氰基改性的石英柱上(配有兩個帶密度檢測的凝膠滲透色譜柱)分析生物柴油。該系統對酯交換反應轉化程度進行定量非常有用。Foglia和Jones對酶催化酯交換反應的混合物,在采用蒸發光閃射檢測器(ELSD)的HPLC上進行分析,該方法能夠對甲酯、游離脂肪酸及各種類的甘油酯進行定量。
Holcapek等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使用反相HPLC進一步研究:205nm紫外檢測、蒸發光散射檢測和大氣壓化學電離-質譜(APCI-MS)。采用兩種梯度洗脫系統:①甲醇(A) 2-丙醇:正己烷(B)=5:4,從100%的A到A:B=50:50的非水溶液反相洗脫溶劑系統.②水(A)乙腈(B) 2-丙醇:正己烷(B)=5:4(C),進行線性梯度洗脫(0min時A:B=30:70,10min時B=100%,20min時B:C=50:50,最后B:C=50:50持續5min)。隨著脂肪酸甲酯雙鍵數量的增加,APCI-MS和ELSD的靈敏度下降,并且UV不能對飽和的進行定量。APCI-MS或許是分析菜籽油和生物柴油的最適合的測定方法。
3.凝膠滲透色譜法
2000年,Darnoko等采用GPC對酯交換產品的分析進行了報道。以四氫呋喃為流動相,采用折光率檢測器對甲酯、甘一酯、甘二酯、甘三酯及甘油進行了分析。對該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采用相應的內標,可以用于分析棕櫚油。重現性比較好,不同轉化率的標準偏差為0.27%~3.87%。
4.氣液色譜聯用法
采用LC-GC的聯用技術分析生物柴油已經有報道。兩種分離方法的聯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氣相色譜的復雜性以獲得更可靠的峰面積。在對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混合物的分析研究中,采用硅膠萃取(Sep-Pak)色譜柱以正己烷/乙醚為溶劑,從石化柴油中分離生物柴油。1997年,Lechner采用一套完全自動化的LC-GC設備,對植物油甲酯中的酰基甘油進行了測定。LC采用的溶劑體系是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79.97:20:0.05,GC采用FID檢測器,在10m長的涂有5%苯代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檢測需要52min。Plank和Lorbeer用LC-GC對五種不同的甲酯(菜籽油甲酯、大豆油甲酯、葵花籽油甲酯、高油葵花籽油和使用過的煎炸油)中固醇含量進行了分析。在分析以前要用MSTFA對固醇進行硅烷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9.9:20:0.1為溶劑體系采用LC將甲酯與固醇分開。以FID為檢測器,在12m長的(5%苯代聚二甲基硅氧烷)柱子上分析五個樣品的游離固醇的濃度范圍是0.20%~0.35% (質量比),而固醇酯的含量的范圍是0.15%~0.73%(質量比)。大豆油甲酯的在最后,分別是0.20%(質量比)和0.15%(質量比),菜籽油甲酯的最高,分別為0.33%和0.73%。將先皂化分離固醇部分,再用GC分析的方法與用LC-GC聯用的方法分析菜籽油甲酯作以比較,雖然LC-GC需要復雜的分析儀器,但由于它分析時間較短有很好的再現性并且可以獲得較多的信息,我們還是建議用LC-GC來分析。菜籽油甲酯中固醇的總含量為0.70~0.81%(質量比)。
二、光譜法
將光譜法用于分析生物柴油或檢測酯交換反應已有報道。這些方法是1H-NMR和13C-NMR光譜及近紅外光譜法。
1.核磁共振光譜法
1995年,Gelbard等首先報道了將1H-NMR用于測定酯交換反應的產率。1999年,Dimmig等以d6-苯用13C-NMR對菜籽油與甲醇的酯交換反應的轉化率及反應動力學進行了研究。用未受到酯交換反應影響的14.5ppm附近末端甲基的信號作為標準進行定量。產品甲酯的信號出現在51ppm附近,甘一酯、甘二酯及甘三酯的碳原子信號出現在62-71ppm附近。
2.近紅外NIR光譜法
最近,近紅外光譜法被用于檢測酯交換反應中。對原料轉化為甲酯產品的定量的基礎是這些組分的近紅外光譜的不同。甲酯峰出現在6005cm-1和4425-4430cm-1,而甘三酯僅僅顯示肩峰。采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區別乙酯。使用定量軟件,可以對甘三酯轉化為甲酯進行定量。6005cm-1的吸收比4425cm-1給出的結果好。NIR方法在區別甘三酯和甲酯時,其精確度的范圍是1%~1.5%。
篇3
關鍵詞:轉基因大豆;食用油;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3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4-0649-03
伴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的腳步,作為生物技術革命前沿的轉基因農作物日益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熱點與焦點問題。圍繞著轉基因技術及產品的討論與爭端,諸如進出口貿易、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識產權等一系列問題,不僅頻頻出現在科技、經濟領域,也成為政治、社會學術領域中紛爭不斷的話題。轉基因技術被視為一種全球化的生物技術革命,而它在不同的國家,因各自不同的政治體制、社會構成與文化傳統,又遭遇不同的市場反映,有著不同的命運。因此,轉基因技術與產品可以成為全球化背景下透視與分析不同社會與文化及其變遷、融合的重要切入點。
在諸多轉基因農作物中,轉基因大豆是值得特別關注的一種。看似不起眼的大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能從中透視出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全球化與地方化的演變過程與特性,正因如此,它當然應成為社會人類學關注與探討的對象。
1轉基因大豆的優缺點
轉基因大豆是大豆育種和生產領域重大的技術突破。目前,盡管國際社會對種植抗除草劑大豆仍有爭議,但與傳統大豆相比,轉基因大豆的應用優勢已在多方面得到證實,如它能簡便、高效地控制雜草,保護土壤以及減少除草劑活性成分從而利于改善環境等。
1.1轉基因大豆的優點
1.1.1控制雜草簡便、高效控制雜草簡便、高效是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最突出的技術優勢。目前在全球種植最為普及的轉基因大豆是抗草甘膦除草劑大豆,其改良功能在于能抵抗草甘膦除草劑[1]。“草甘膦”除草劑不僅可以有效去除多種雜草,還可將以前所使用的多種除草劑減少至“草甘膦”這一種。因為農戶在種植這種轉基因大豆之后,只需噴灑1~2次草甘膦除草劑即可控制雜草生長,而大豆生長卻不受影響。抗除草劑大豆的推廣,逐漸改變了除草劑使用的格局。
1.1.2保護土壤的技術優勢與傳統大豆耕作相比,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還有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技術優勢。因為對于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而言,使用草甘膦這種非選擇性除草劑,可以不受土壤條件及施藥時間限制而都能達到穩定的除草效果。于是這鼓勵了許多大豆農戶紛紛采用少耕或免耕的耕作方法。在作物耕作中免耕或少耕法的長處有:一是免耕法因不再耕作土地,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二對于少耕法而言,由于耕作次數減少了,從而也減少了農用機械的使用,進而降低了燃料的使用,也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抗除草劑作物(包括轉基因大豆作物在內)采用免耕或少耕的保護性耕作方法可以提高土壤固碳量。比如2007年,此法的使用使“二氧化碳固存達131億kg,相當于減少了580萬輛汽車的排放。”這對減輕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都起了積極作用[2]。
1.2轉基因大豆的缺點
1.2.1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會損害人體的內部系統轉基因大豆的組成物質與非轉基因大豆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約1倍、蛋白酶抑制劑高了26.7%,而蛋白質和苯丙氨酸有明顯下降,維生素B2復合體膽堿的含量低了29%等,這些組成物質的變化可能會使長期食用其的人身體生長發育緩慢,致身材矮小;轉基因大豆中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化學物質,它會破壞人體荷爾蒙,導致生殖器官異常,并損害免疫系統。此外,有證據表明,食用轉基因大豆食品與非霍奇淋巴瘤發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1.2.2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對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兒童發生過食品過敏,而90%的過敏是由蛋、魚、貝殼、奶、花生、大豆、堅果和小麥等8種食物引起的。轉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所以可能對人體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事實也證實了轉基因大豆存在一定的過敏性[3]。
2我國的轉基因大豆油市場現狀
2.1轉基因大豆油的利用情況
中國是食用油消費大國,又是一個食用油缺乏的大國,每年需從國外進口食用油約占總量的2/3。我國本土傳統生產的大豆、花生、菜子、葵花子等農作物均屬于高油脂作物,可以直接用來榨取油脂。而由于轉基因大豆的“侵入”,這些農產品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培育,致使轉基因大豆油不斷侵占我國的食用油市場,使中國消費者成為了國外轉基因大豆的“試驗品”,而對中國的農業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由于受到國外轉基因大豆的沖擊,近幾年來,我國農民相繼出現了賣大豆難、賣油菜子難、賣花生難、賣葵花子難等“多難”現象。我國的大豆種植規模較小,即使是在土地資源豐富的黑龍江,專業農戶的土地規模也只有10 hm2左右。相比之下,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農場大豆生產規模遠遠超過我國,大豆的種植成本大大低于我國。按完全的種植成本比較,我國的大豆種植成本比美國高出33%。美國所種植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國,主要用于生產大豆色拉油,其次是用于做豆漿、豆粉等。研究表明,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比國產大豆16%~17%的出油率高出2~5個百分點。大豆的出油率每相差1個百分點,加工10萬t大豆,其效益就會相差1 500萬元。受效益影響的沖擊,使中國傳統的大豆這曾經的“金豆子”變成了“愁豆子”[4,5]。
我國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子、葵花子主產國之一,大豆主要產于東北三省和華北地區,花生主要產于山東、河南、河北、安徽、遼寧、新疆等地區;菜子主要產自以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產區;葵花子是以華北為主產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種植油料作物的農民達2億以上,播種面積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1/4以上,是一個油料作物的生產大國。同時,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又是一個油脂需求大國,但是卻出現一種怪異現象:一方面我國大量生產油料作物,另一方面卻又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作為油脂原料,致使本土的油料產業逐步萎縮,農民賣油料難的現象日趨嚴重。
2.2轉基因大豆對中國食用油產業鏈的影響
轉基因大豆進入我國后,大部分進入了以外資為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業,形成小包裝的色拉油后進入市場。這種油品雖然有汽油殘留,但由于價格低廉,很能吸引一些消費者的眼球。而我國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業,例如黑龍江九三油脂公司、貴州長城油脂公司和以山東魯花為代表的花生油加工企業等,他們使用的是國內農民生產的非轉基因大豆、菜子、花生,采用的是傳統的壓榨工藝,其油品具有安全、營養、健康的優勢;但同時他們又具有成本高、價格貴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轉基因油品經營者斥巨資大力宣傳油品品牌,而模糊轉基因的可能危害,以改變轉基因食品的劣勢狀態。由于我國對轉基因大豆的警惕性不高,有針對性的宣傳不夠,如此背景下,國外轉基因油品在我國銷售勢頭良好,而國內食用油制造企業的經營舉步維艱。如貴州省有3家稍具規模的食用油企業,其中兩家常年遭遇行業性虧損。僅一家長城油脂公司由于2010年未開展生產而躲過一劫,2011年被迫將規模擴大至年處理300 t。2010年上漲的油菜子收購價格完全背離了市場規律,以2.80元/kg計,每噸成品油成本達6 600~6 800元左右,而當年的成品油價格最高為6 400元/t,因此生產得越多虧得也越多[6]。在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支配下,我國油脂企業效益急劇下滑,經營陷入困境。目前只有山東魯花等企業因實現了規模經營,加上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才有著較好的效益,使黃河流域的花生價格3年翻了一番。但這只能算作我們民族食用油加工企業的一個特例。
3我國大豆生產與加工的出路
3.1限制轉基因大豆的進口
從保護國民健康的目的出發,我國應抑制轉基因大豆大量進口的現狀。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際上尚沒有得到科學的確認,我國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這些措施對抑制轉基因食品的大量進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光有這些政策法規還遠遠不夠。我國已是WTO成員國,WTO農業協議允許成員國政府采取正當的以保護人類健康、動植物生命安全為目的的貿易限制措施。由此可以靈活運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以國產油料為原料的內資企業實行稅收、科技等扶持政策,促其提高生存與發展能力,有能力反哺國內農民,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而對于主要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加工原料的企業,可以考慮嚴格進口程序的審批,使這些企業的進口成本上升,拉大進口轉基因大豆成品油料與國產非轉基因作物油料的價差,擴大我國非轉基因油料的優勢。同時,對非轉基因原料產地進行保護,提高我國非轉基因油料的競爭優勢。并對轉基因農產品在市場流通的各個環節實行全國統一的強制性標識制度。從歐盟、日本和韓國的情況看,此舉可從很大程度上抑制轉基因大豆的市場需求,進而影響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加工、進口及銷售[7]。
3.2加大宣傳,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推動我國非轉基因產品的發展
根據我國的現有國情,有必要開展一場全民的食用油安全食用方面的宣傳教育運動。應大力公告轉基因油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宣傳非轉基因油脂的安全性和營養價值,強調轉基因油脂與非轉基因油脂的本質區別。我國長期以來的輿論對于轉基因產品的報道,只注重了關于標識的問題,而對轉基因油脂對國內各領域產業構成的潛在威脅,以及對人類未來生存的可能不安全隱患并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建議我國輿論應深入、客觀地報道“轉基因”問題,將轉基因產品的知識逐步灌輸到消費者的思想意識中去。站在民族利益和道德的高度大力宣傳國內非轉基因產品的高價值和安全性,全面剖析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產品之間的價值差別,讓廣大消費者樹立健康的綠色消費意識,倡導安全、營養、健康的消費理念,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護中國農民的利益[8]。
3.3實行政策支持,保護本土非轉基因產業
長期以來,由于國家對轉基因食品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對非轉基因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夠,導致我國的油料產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甚至還有幾個轉基因食用油品牌被評為了中國名牌產品,讓消費者更加無所適從,致使國內的非轉基因作物油料產業“雪上加霜”。鑒于此,呼吁我國制定相關政策時,應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用政策法規來大力扶持國內非轉基因油脂產業,使其不斷發展壯大,使我國農業和農民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
4展望
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是現代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產物,是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成果,但它也與科學技術一樣,對人類的發展來說是柄“雙刃劍”,福禍相倚。如何趨利避害、化險為夷,在于對其正反兩方面的關系和機制有充分的認識,要掌握得法、監管適宜、運用恰當,擺脫轉基因大豆對我國食用油產業鏈的影響。尋求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生產與加工的出路,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以化解當前的危機。建立我國獨立的食用油原料基地,培育壯大本土食用油加工企業,進一步提高轉基因原料進口的門坎,以造福我國廣大農民。同時加大宣傳,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將轉基因油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非轉基因油脂的安全性和營養價值、轉基因油脂與非轉基因油脂的本質差別等信息告之公眾。讓廣大消費者深刻了解非轉基因農作物的天然品質才是值得選擇的綠色健康消費,倡導安全、營養、健康的消費理念,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行為。實行政策支持,保護和扶持本土非轉基因產業,使中國的農業和農民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生存發展,使中國的食用油產業鏈更加安全健康。
參考文獻:
[1] 蘇少泉. 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的種植與問題[J]. 世界農業,2006(2):41-42.
[2] 姜萍,王思明.轉基因大豆技術發展動因探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4):342-347.
[3] 張麗君.轉基因大豆進口對中國資源環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風險[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8(4):4-7.
[4] 陳繼承,周瑞寶. 轉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J]. 糧食與油脂, 2004(9):39-42.
[5] 羅振風,李啟云.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現狀及展望[J].大豆科學,2008,24(30):220-223.
[6] 施鵬翔,林志光. 關于轉基因大豆――也談它對健康、環境及貿易等問題的影響[A].夏友富,田仁禮,朱玉辰.中國大豆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1世紀中國大豆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2003.
篇4
關鍵詞:煤化工 含氰廢水 處理
一、概述
我國“多煤少油”的能源結構特點,使得新型煤化工成為未來中國油氣資源補充和部分替代的新方向[1] [2]。2013年1月23日,中國政府網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重點在中西部煤炭凈調出省區,選擇水資源相對豐富、配套基礎條件好的重點開發區,建設煤基燃料、烯烴及多聯產升級示范工程。我國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煤炭資源量豐富的地方,同時也是水資源缺乏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納污水體。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瓶頸。尋求處理效果更好、工藝穩定性更強、運行費用更低的廢水處理工藝,實現廢水“零排放”的目標,已成為煤化工發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要求[3]。
煤化工氣化工藝中會產生含氰化合物,存在于氣化污水中,氰化物具有毒害作用,當廢水中氰化物的濃度超過排放標準時(濃度小于0.5mg/L),必須進行破氰處理。污水處理工藝大多為生物膜處理工藝,所以含氰氣化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站之前必須進行預處理,避免氣化污水中氰化物對污水處理站膜生物產生毒害作用,降低污水處理工藝的處理效果。
近年來,破氰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化學法、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和生化法。其中化學法主要是氧化和加壓水解法,生化法主要針對于氰化物的濃度低于幾十毫克的低濃度廢水。本文主要針對加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及微生物降解法進行比較,尋求最佳處理方案。
二、氰化物去除方法
1.加氯氧化法
加氯氧化法是國內外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利用氯氧化氰化物,將氰化物分解成低毒物或者無毒性的物質。一般加氯氧化法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又稱堿性氯化法。在堿性的含氰廢水加入高價態的氯氧化劑,氧化劑一般用Cl2、漂白粉、次氯酸鈉、亞氯酸鹽等。在堿性的環境環境中,會生成OCl-離子或者高價態的氯化物,這些高價態的氯化物首先將溶液中的氯化物氧化成氰酸鹽,又進一步將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4]。加氯氧化法反應需要在pH為11的堿性條件下進行,操作比較簡單,再加入氧化劑后攪拌使其接觸充分即可。在水量和濃度變化的含氰廢水中均可用加氯氧化法進行處理。
加氯氧化法的特點是處理效果好、操作比較簡單,便于管理,在生產過程中可實現自動化,其工藝比較成熟并被普遍采用。但是,在處理后污水中含有部分余氯,產生的氯化氰氣體毒性很大,并且能腐蝕設備,增加費用。在經過多次試驗后,發現利用二氧化氯來代替氯氣作為氧化劑,二氧化氯比氯氣氧化性更強,并且操作安全簡便,但是,二氧化氯對溫度和光較敏感,難以運輸,需要現場制取。
Parga等在氣體噴射水力旋流器中使用二氧化氯去除廢水中氰化物,研究結果表明在pH為2~12的條件下,二氧化氯能夠比較徹底的去除廢水中的游離氰。并且在堿性條件下,能夠處理鐵氰絡合物,其去除率高達78.8%[5]。施陽等在有助劑焦磷酸鈉存在的環境中,進行了二氧化氯處理含鐵氰化物廢水的研究,研究表明:在pH為5~9的條件下,焦磷酸鈉與鐵氰化物物質比為1.2:1,反應時間為1小時,二氧化氯投加量大于理論量20%的條件下,處理后水中氰化物含量為0.5mg/L以下[6]。
2.臭氧氧化法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電極電位為2.07Mv,僅次于氟,可以氧化其他氧化劑不能氧化的物質,臭氧氧化氰化物的化學反應機理為:
2CN-+2H++H2O+3O2-2H2CO3+2O2+N2
臭氧首先將氰化物氧化為氰酸鹽,氰酸鹽再經過水解后生成氮和碳酸根。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常加入銅離子作為催化劑。
臭氧氧化法的特點是: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藥劑的運購,只需臭氧發生器即可。產生的污泥量比較少,并且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厭氧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不容易產生臭味。但是,臭氧的生成費用較高,臭氧產生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在缺少電能的地區難以推廣,臭氧發生器的設備較復雜,維修困難,在工業的應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Monteagudo等分別在O3、O3/UV、O3/H2O2照射和O3/H2O2/UV的照射條件下處理含氰廢水,結果表明:在這幾種照射條件下氧化反應都按照一級反應進行;在O3照射的條件下pH為12時處理效果最好;O3/H2O2、O3/UV照射和O3/H2O2/UV的照射條件下pH為9.5時處理效果最好[7]。
3.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主要包括微生物處理和植物處理兩種。常用的微生物處理主要是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為生物法是當污水中氰化物的濃度較低時,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氰化物為碳源和氮源,進行代謝活動將污水中的氰化物水解成CO2和氨。近幾年,生物處理含氰廢水逐漸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生物法的特點是能夠解決對金屬絡合物降解不徹底的問題,但是這種方法須在氰化物濃度較低的廢水中進行,并且成本較低。對于氰化物濃度大于200mg/L的廢水則需要采用聯合工藝,設備復雜,費用較高,操作復雜。
三、結語
近年來,中國在處理含氰廢水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
先進水平。含氰廢水的來源有多種,在選擇廢水處理方法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尋求多種處理方法結合取得最佳處理效果。煤化工事業發展迅速,同時面臨的廢水處理問題不容忽視。在認真考慮煤氣化廢水水質水量后,合理選擇破氰處理的工藝技術。從國內外廢水處理技術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含煤化工氣化氰廢水的處理正在向“零排放”方向發展,走清潔生產之路。
參考文獻:
[1]黃開東,李強,汪炎。煤化工廢水“零排放”技術及工程應用現狀分析[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2,43(5):1-6.
篇5
紙,聯系工程實際做好施工計劃,并依據現行規范要求進行全過程管理控制。而暖通技術存在的問題包括:
1.集中供熱目前正受到其他采暖能源和供應方式的有力競爭。
2.氧化硫污染的問題。以前我國的供熱鍋爐主要以中小燃煤鍋爐為主,量大面廣。由于中小鍋爐煙氣排放高度低,對城市環境空氣的污染相對較大,控制中小燃煤鍋爐造成的低空污染是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之一。因而應積極尋求脫硫效率高、運行費用低、一次投資少的好技術項目。
3.在施工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非專業人員從事暖通工作,在施工中遇到調整方案問題不能及時正確的處理,最終導致系統出現無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給系統的運行、管理留下隱患。
4.對節能方案的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隨著對節能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很多新技術和方案出現,但每種技術方案都存在各自的優缺點。面對如此眾多的方案,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評價結構有很大差異,甚至完全不同。錯誤的評價方法將會起到誤導作用,勢必造成極其嚴重損失。
3.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工程實施過程當中,在暖通技術施工完成之后就投入了運行,不注意對暖通技術操作人員的培訓,很多操作人員不具備必要的暖通技術基本理論常識,也不懂得根據室外參數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節。
二.筑節能產業發展中暖通技術分析
目前建筑節能實施主要對建筑規劃、建筑外墻、屋頂、門窗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以及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等方面進行控制,建筑節能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建筑技術,這些技術實施不僅可以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同時也提高了室內居住的舒適性,大大提高了生活的品質。
三.城市供熱技術未來發展展望
預計今后十年,集中供熱企業將實現由粗放型經營到質量、效益型的轉變,集中供熱效率的提高有賴于技術發展的創新與推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供熱自動化控制水平提高
鍋爐自動控制、換熱站自動控制、無人值守自動供熱機組等將得到廣泛應用、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提高,不僅保證了供熱的可靠性,而且提高了供熱效率。
2.城市熱、電、冷聯產快速發展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既需供熱又供冷的公用建筑大量增加,一些城市以熱電廠為熱源,實行熱、電、冷聯供。夏季熱負荷的增加,使熱電廠的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3.開始使用潔凈燃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加強,以油、氣、水煤漿等潔凈的燃料代替煤炭而作為都市使用的主要一次能源已成為必然趨勢。部分城市開始發展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熱電廠,已達到高效、節能、減少污染、提高電網調峰能力的目的。
4.供熱新能源開發方興未艾
地熱能、核能、熱泵、垃圾焚燒、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得到重視,促進了供熱能源結構的調整,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能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能源的發展往往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具有關分析,近幾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維持在約10%,但能源的增長率只有3%-4%。在我國的能源利用的能源率只30%左右。這樣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節能。建筑節能是建筑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當代建筑科學技術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四.改善措施
1.注意綠化
建筑旁邊的綠化不但有防風、隔聲、防塵和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對于建筑節能也有重要作用。樹木可通過葉面蒸發,從而降低空氣溫度;樹木有很好的遮陽作用,使建筑物直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及從地面得到的輻射熱減少;樹木有引導風及擋風的作用。地面會反射太陽輻射,而且其本身溫度升高后又會成為新的熱輻射源。夏季由于太陽光照射,屋面溫度比氣溫高得多,最高達80℃以上;寒冷的冬季之夜,屋頂將大量的熱量散射到大氣中,因此它的溫度比氣溫低,最低可達-20℃。由此可見。全年屋頂的溫差就可達100℃左右,給暖通空調系統產生了很大負荷。水分蒸發需要大量的熱量,所以夏季綠化屋頂表面的溫度僅有20-25℃。綠化屋頂上的大部分太陽熱量消耗在蒸發水分上,因此這部分熱量就不會使屋頂結構表面的溫度繼續升高,房屋內的溫度也不會上升很高。
2.熱泵 技術 所謂熱泵,前是靠位能拖動,迫使熱量從低位熱源流向高位熱源的裝置。顧名思義。熱泵也就是像泵那樣,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熱能(如空氣、土壤、水時熱以及太陽能、工業廢熱等)轉換為可利用的高位熱能,從而達到節約部分高位能(煤、石油、天然氣、電能等)的目的。因此,利用低位能的熱泵技術是一條極重要的
節能途徑。
3.使用熱回收裝置節能
夏季氣候炎熱,空調排風溫度要比室外新風溫度低,室內的含濕量也比室外新風的含濕量低。這時可以采用熱回收裝置來實現新風與排風的熱交換,這樣能夠使新風的濕度和溫度有效降低。反之,由于冬季氣候寒冷,空調排風溫度比室外新風溫度高,排風的含濕量也比室外新風的含濕量高,這時可以利用熱回收裝置對新風進行加濕和預熱,使新風的濕度和溫度快速上升。在綠色生態建筑中利用熱回收裝置來實現節能的具體做法如下:將熱交換器安裝在排風出口處,這樣新風與排風就能通過各自的管道實現間接接觸換熱對新風進行預熱可以通過利用排風余熱來實現,這樣排風余熱就得到了有效利用,從而達到了節能的最終目的。
該產品不僅節能,而且還能對建筑物室內的空氣質量進行極大的改善,它可以在生態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中使用,同時也能夠在使用家庭空調器的普通建筑中使用。
4.采用變流量技術節能
采用變流量技術能夠有效實現綠色生態建筑的節能,在對空調暖通系統進行設計時,需按照當地氣象條件來設計,因此空調暖通系統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它的設計負荷要比實際負荷大,并且實際負荷是時刻變化的。在最大限度節約能源,同時滿足時刻變化的負荷要求的前提下,能夠對空調暖通系統進行有效地動態控制是最近幾年空調暖通技術領域的重點研發方向。
篇6
【關鍵詞】生活垃圾;填埋;焚燒;堆肥;現狀;發展方向
1 生活垃圾處理發展概況
建設部《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報》顯示,截止至2005年底,我國垃圾填埋、堆肥和焚燒的無害化處理能力所占比例分別為82.4%、4.7%和12.9%。
在1990-2005年期間,城市垃圾清運量年平均增長率為5.5%,城市垃圾量的增長稍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長。80年代,人均垃圾產量為0.5~0.6kg/(人·d);90年代,垃圾產量為0.7~0.8kg/(人·d);21世紀初,垃圾產量預計為0.9~1.0kg/(人·d)。
從近10年來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所發生的變化可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明顯的,特別是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開始逐步得到應用。例如,在近幾年建設的許多填埋場中,為提高填埋場的防滲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為防滲材料;為提高填埋作業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場采用了填埋壓實機;一些城市如杭州、廣州、深圳等的填埋場開始對填埋氣體進行回收利用。
垃圾焚燒處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深圳市于1985年從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成套引進兩臺日處理能力為150噸/日的垃圾焚燒爐,成為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國內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如上海、廣州、北京等都建設了較高標準的垃圾焚燒廠,這些焚燒廠多為通過利用國外資金、引進關鍵技術或設備、按照較高污染控制標準來建設的現代化大型垃圾焚燒廠。
堆肥處理是我國城市垃圾處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階段使用最多的方式。堆肥處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統,大部分垃圾堆肥處理場采用敞開式靜態堆肥。“七五”和“八五”期間,我國相繼開展了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動態高溫堆肥研究和開發,并取得了積極成果。
當前,垃圾處理的投入與垃圾處理的需求相比仍明顯不足,垃圾處理的水平還很低,從總體上講,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還處于由粗放到處理的發展階段。主要表現為垃圾堆放現象普遍存在,垃圾處理場的二次污染相當普遍。
2 城市生活垃圾特性變化
城市垃圾的構成特性與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消費水平、消費結構以及城市居民燃氣率等因素有關。我國城市的垃圾在產量迅速增加的同時,垃圾的構成及特性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大,東西經濟發展不平衡,燃料結構差別大,因此,我國的垃圾成分隨地域而變,即使是同一城市,一年四季垃圾成分差別也大。但總的趨勢是垃圾中有機物成分在增加,大城市垃圾中有機物接近50%,中等城市垃圾中有機物為30%~40%;無機物在減少,大城市垃圾中無機物為30%~40%,中等城市垃圾中無機物為50%~60%;垃圾成分的不同決定了不同城市采用的處理方法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機成分占總量的60%,無機物約占40%,其中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織物等可回收物約占總量的20%。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價值增大,因此隨著今后我國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隨著城市燃氣化率的不斷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含量及垃圾的熱值將進一步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改變不僅影響城市垃圾的產量,也影響著城市垃圾的成分。尤其是近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居民收人不斷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包裝產品的消費,以及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織物等可回收物的消費不斷增加。
包裝廢物的快速增長,是城市生活垃圾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垃圾中的廢紙、金屬、玻璃、塑料等絕大部分是使用后廢棄的包裝物。隨著包裝業的快速發展,商品包裝形式越來越繁多,包裝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很快,過分包裝和豪華包裝的產品比比皆是,這在大城市尤為突出。一次性的商品被廣泛應用,增加了垃圾的產量。目前我國包裝品廢棄物約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而其體積要構成家庭垃圾的30%以上。
3 城市垃圾處理現狀分析
3.1 主要技術介紹
國內垃圾處理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燒三種方法,另外還有熱解、分選回收、綜合處理方法。
3.1.1 填埋
填埋技術作為生活垃圾的傳統和最終處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國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2005年,全國共建有356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90%(含簡易填埋)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處理。根據環保措施(主要有場底防滲、分層壓實、每天覆蓋、填埋氣導排、滲瀝液處理、蟲害防治等)是否齊全、環保標準能否滿足來判斷,填埋場大致可分為簡易填埋場、受控填埋場和衛生填埋場三個等級。
1、簡易填埋場(臨時堆場)
基本上沒有考慮環保措施,或僅有部分環保措施,也談不上執行什么環保標準。嚴格來講,目前我國仍有很大部分填埋場屬于這個等級。這類生活垃圾填埋場為衰退型填埋場,在使用過程中它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受控填埋場(準衛生填埋場)
有部分環保措施,但不齊全;或者是雖然有比較齊全的環保措施,但不能全部達標。目前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場底防滲、滲瀝水處理、每天覆蓋等不符合衛生填埋場的技術規范。這類填埋場為半封閉型填埋場,也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衛生填埋場(無害化處理場)
既有完善的環保措施,又能滿足環保標準,為封閉型或生態型的填埋場。由于建設和運行費用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城市尚難以接受,管理水平也有較大差距,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衛生填埋場目前在我國仍較少。
3.1.2 焚燒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計數的研究和應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國現有各類生活垃圾焚燒廠50多座,綜合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應用的現狀,大致可分為簡易焚燒爐、國產化焚燒設施和綜合型焚燒設施三類。
1、簡易焚燒爐
簡易焚燒爐工程規模較小,主要利用原有的煤窯或磚窯等改造而成,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往往缺乏基本的供風和煙氣處理系統,工作條件差,生活垃圾無法得以充分燃燒、污染物也不能達標排放。這類焚燒爐在我國還有一定的市場,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鎮應用,由于不能滿足環保標準和燃燒條件,正逐步予以取締。
2、國產化焚燒設施
工程規模中等,生產及配套設施相對比較簡單,主要設備為流化床焚燒爐,建設及運行成本相對較低。目前在江蘇、浙江等地已建成多座國產化生活垃圾焚燒廠,溫州市東莊生活垃圾焚燒廠(爐排爐),紹興市生活垃圾焚燒廠(流化床),無錫市生益多生活垃圾焚燒廠(爐排爐)是其代表。
3、綜合型焚燒設施
綜合型焚燒技術設備,是指把引進技術設備與國產技術設備有機結合起來的垃圾焚燒系統。其關鍵技術和設備從國外引進,工程規模較大,生產及配套設施比較完整,建設及運行成本較高。深圳市市政環衛綜合處理廠,上海市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上海市浦東御橋生活垃圾焚燒廠是其代表。
3.1.3 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但堆肥處理率并不高,目前全國共有各類生活垃圾堆肥廠約70多座。在我國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術大致可分為簡易堆肥、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三類。
1、簡易堆肥
工程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靜態發酵工藝、環保措施不齊全、投資及運行費用均較低。簡易高溫堆肥技術一般在中小型城市應用較多。
2、好氧堆肥
工程規模相對較大、機械化程度較高、一般采用動態或半動態好氧發酵工藝、有較齊全的環保措施、投資及運行費用均高于簡易高溫堆肥技術。
3、厭氧堆肥
工程規模普遍較大,機械化程度相當高,一般采用濕式或干式厭氧發酵工藝,發酵周期可縮短至15~20天后,沼氣收集后可用于發電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較高,投資及運行費用高于好氧堆肥,占地面積少于好氧堆肥。厭氧堆肥技術在歐洲有較多的應用實例,國內上海等地則還能夠在實施項目。
3.1.4 熱解
熱解法就是把有關固體廢物(或液體廢物)在無氧或少量氧的條件下加熱至800~1000℃,獲得高溫氣體的方法,同時還可以獲得煤(焦油)再作化工原料,關于分解后剩余的以碳為主的殘渣,可以作肥料、填坑物和固體燃料等。熱解可在焚燒溫度低的條件下,從有機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氣,從資源化的角度論,熱解比焚燒有利。
3.1.5 分選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分選回收技術較為可靠,資源化效果較好,分選出的資源化物質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該技術是許多發達國家基于分類收集基礎上的首選處理技術。該技術選址較為容易,但有一定的噪聲、臭氣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分選回收技術環境可能存在分選效率低、經濟效益不好的隱患,且分選后有較多殘渣。
3.1.6 綜合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是在克服單一處理方法缺點的基礎上,采用填埋、堆肥、焚燒、分選回收等兩種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去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從而避免和降低了因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同時達到資源充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此外,該種處理方式能徹底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無二次污染。而資源的回收利用,正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事實上,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是以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并優化用多種管理、技術手段構筑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工程。綜合處理技術內部各類單元處理技術根據應用的先后順序,主要包括前處理、中間處理、后處理和最終處置等四道工序。事實上,組成這四道工序的主要單元處理技術包括填埋、堆肥處理、焚燒、回收利用四類。
3.2 應用情況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已由1990年的66座增加到2005年的471座,無害化處理量和處理率也分別由1990年的2122萬t和2.3%,提高到2005年的256312萬t和60.1%。
近年來綜合處理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但迄今為止應用最廣泛的仍是填埋、焚燒、堆肥三種方法,其中填埋法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最主要方法,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都普遍采用;中、小城市采用堆肥技術較多,但處理規模較小,因堆肥銷路等原因,有的已關閉;焚燒技術這幾年在經濟發達城市得到了迅速發展。
3.3 存在的問題分析
3.3.1 填埋場問題分析
大多數填埋場的設計、建設和運營仍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在:(1)設計理念比較落后,科技水平低,土地填埋利用率不高,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2)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場缺乏有效的基礎和邊坡防滲措施;(3)由于生活垃圾中有機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達50~60%,導致滲濾液產量大、濃度高,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或能夠送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的填埋場較少,地下水污染地表水的污染事故不斷出現;(4)填埋氣體處理與利用系統剛剛開始發展,現有填埋場多為敞開式排放或通過豎井排放,簡易填埋場的填埋氣仍處于無組織排放狀態,不僅引起了溫室效應,造成安全隱患,而且也是產生惡臭的主要原因;(5)填埋場的封場一般都未進行生態恢復,由于缺乏封場和后續管理標準,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規,已經終場的生活垃圾堆體不能夠合理地安全封場和持續維護。
3.3.2 焚燒問題分析
(1)對熱值低、水分高、成分復雜的生活垃圾適應性不好。引進的爐排爐一般適應處理國外成份相對簡單、低位熱值高(一般都在1600kcal/kg以上),水分含量低的生活垃圾;(2)工程投資大。據統計,目前國內利用國外先進焚燒技術建造的焚燒廠普遍建設工程投資大,折合噸工程投資約50~75萬元,而引進技術,關鍵設備國內生產的噸工程投資約35~45萬元,技術和設備全國產化的噸工程投資只要25~30萬元;(3)運行成本高。據統計,我國目前運轉基本正常的國外技術建造的焚燒廠的運行費用為180~300元/噸;(4)飛灰沒得到安全處置。除個別高水平建設和管理的焚燒廠外,其余焚燒廠飛灰處置沒得到足夠重視,大多填埋處理或作為建筑材料利用,安全隱患大。
3.3.3 堆肥問題分析
阻礙我國生活垃圾堆肥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術因素,而是非技術的經濟因素,這表現在:(1)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雜質含量高,為保證產品質量而采用復雜的分離過程導致產品成本高,沒有政府的補貼,是很難運行下去的;(2)一般堆肥廠的粗堆肥產品只能作為土壤改良劑,其銷路取決于堆肥廠所在地區封條件的適宜性,在粘性土壤地區,特別是南方的紅黃粘土、磚紅粘土、紫色土地區有較好的銷路;(3)堆肥廠產品的經濟服務半徑一般較小。質量較差的粗堆肥產品一般只能就近銷售,利用粗堆肥產品制造的復合肥,其銷售也面臨一般化肥和復合肥的競爭;(4)生活垃圾處理的連續性和堆肥產品銷售季節性之間存在的固有盾,也會增加生活垃圾的處理成本和堆肥產品的生產成本。
因此,雖然個別大型生活垃圾堆肥處理廠和一些不定期地運行的、簡易小型生活垃圾堆肥廠產品有銷路,近幾年國內建成的大多數堆肥廠,實際上均不能正常運行。
4 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發展方向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現實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發展方向必須面對混合收集的、可回收物質含量和熱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高的生活垃圾。遠期(2015年后)可考慮實現了分類收集基礎上的垃圾處理技術。
1、發展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
我國生活垃圾的特性決定了很難有一種垃圾處理技術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必須采取多種技術對其進行綜合處理才能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但是,這需要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去考慮綜合處理模式中各種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針對我國混合收集垃圾的特點,將生物處理技術作為填埋或焚燒的預處理技術,是解決我國垃圾處理難題的一種有前途的技術組合。近10年來,機械生活處理技術在歐洲作為填埋處理或焚燒處理的預處理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出現了機械生物處理——衛生填埋、機械生物處理——焚燒發電等一些綜合處理的趨勢。
2、生活垃圾填埋技術標準化、規范化、環保化、國產化發展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填埋氣導排技術在生活垃圾填埋場得以普遍采用并不斷完善,同時填埋氣回收利用技術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驗范圍;(2)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基本上能做到每天覆土。覆蓋材料除粘土外,新型替代覆蓋材料的研制工作也取得進展,并在部分缺少覆蓋土來源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試點應用;(3)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開發出壓實機等新一代的國產化填埋專用機具,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場并取得較好效果;(4)國產化人工合成防滲襯底材料的質量有較大的提高,設置人工合成防滲襯底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不僅僅局限于個別示范工程;(5)生活垃圾滲濾水的處理技術多樣化并取得實質性進展;(6)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好氧填埋技術,在部分示范工程中率先得到應用;(7)在大城市中,生活垃圾經過回收利用、堆肥、焚燒等方法處理后進入填埋場作最終處理。
3、生活垃圾堆肥技術機械化、國產化,堆肥產品高附加值發展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生活垃圾堆肥廠的機械化水平和堆肥質量有明顯提高;(2)堆肥產品中的重金屬和碎玻璃等雜質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3)國產化有機復合肥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廠中生產有機復合肥和顆粒肥的比例將逐步提高;(4)采用機械化動態發酵工藝和利用有效菌種快速分解的新型堆肥技術,在部分城市得到應用并逐步推廣;(5)由于具有良好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術將重新得到重視,生活垃圾堆肥處理的比例將逐步增加。
4、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國產化、環保化、資源化發展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熱值穩步提高,低熱值生活垃圾焚燒技術的工藝進一步完善;(2)新一代國產成套生活垃圾焚燒設備的開發取得成功,并在部分中、小城市形成一定的市場。單臺處理能力200t/d以下的生活垃圾焚燒設備將以國產化為主;(3)生活垃圾焚燒廠的二次污染特別是尾氣的凈化技術取得突破,同時人們對二惡英等污染物的關注程度愈加提高;(4)生活垃圾焚燒余熱的綜合利用技術得到提高,焚燒發電將繼續得到政府在政策和稅收方面的支持;(5)生活垃圾焚燒廠將向大型化方向發展。由于國產化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將得到控制;(6)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將穩步發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比例將逐步上升。未來幾年內在部分城市將建成若干個和國外接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但在我國全面推廣的條件尚不具備。
5、分類收集、分類處理逐步推行
生活垃圾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的再生資源將逐步得到重視,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方式在我國大、中城市中逐步推行,主要途徑如下:(1)對一次性物品的限制使用初見成效,同時產品包裝行為進一步規范,過度包裝逐步減少;(2)凈菜進城工作逐步被市民認可,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機物的比例逐步下降;(3)有關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地方性法規將陸續出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將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與垃圾分類收集相適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術將得到重視,垃圾分揀中心和資源化利用工廠等配套設施,將在一部分城市率先建成,許多城市會將此提到議事日程。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的比例將逐步增加,并帶動廢品回收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5 結語
從系統管理的角度出發,抓好垃圾源頭減量工作,盡量少產生垃圾,將已產生垃圾最大程度回收利用,再通過衛生填埋、堆肥、焚燒制能等工程技術措施減容及進一步資源化,是符合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做法。
綜合分析垃圾處理技術的可靠性、經濟性、實用性和所能達到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效果等方面,衛生填埋、焚燒、堆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條件,在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可行、設備可靠、適度規模、資源利用和綜合治理的原則下,采用三種主要方法適當組合,能取得更大的環境效益。依據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論,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現階段垃圾處理工藝選擇的總體思路是:鞏固完善現有的衛生填埋技術,穩步發展焚燒處理技術,充分重視生物處理技術,探索和鼓勵資源再利用和綜合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 王均奇, 施國慶.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 2007, (1):99-100.
篇7
目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 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 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 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 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總論章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 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 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 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 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 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 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 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 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 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 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 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2.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3. 勞動力來源。
§1.2.7 項目建設進度
§1.2.8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 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 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 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 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 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 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 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 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 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 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 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模。
§3.1 市場調查
§3.1.1 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 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 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 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 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 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 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 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 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 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 市場推銷戰略
在商品經濟環境中,企業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 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 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 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4.1 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格標準。說明產品規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 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模,不同規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模、分期建設規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 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 資源和原材料
§4.1.1 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模或分期建設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 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 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 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 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后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 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征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衛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 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展規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后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 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認可。
(1)風景區、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
(2)水土保持禁墾區。
(3)礦山作業等爆破危險區。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區。
(5)軍事設防區。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衛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
§4.3 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的選擇合并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敘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 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選定以后,就在這個地區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并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敘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舍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 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系的方位、地形。
② 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占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盡可能少占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占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于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 廠址推薦方案
(1)繪制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生活區、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的相互位置。說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敘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缺點和推薦理由。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境條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 占用耕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② 占用林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 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第五章 工廠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技術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這一部分中,除文字敘述外,還應將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列表說明,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5.1 項目組成
凡由本項目投資的廠內、外所有單項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產設施、生產后勤、運輸、生活福利設施等,均屬項目組成的范圍。
各單項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質加以分類,一般可分為:生產車間或工段;輔助生產車間或配套工程;廠外工程;生產后勤車間或設施;生活福利設施;其它單項工程。
如有自成體系需單獨撰寫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備熱電廠、水廠、鐵路、專用線等,應列出工程的名稱、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編號。并將工程的投資列入項目總投資內,分項研究報告列為附件。
§5.2 生產技術方案
生產技術方案系指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專利或專有技術)、生產方法、主要設備、測量自控裝備等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方案必須考慮:技術是否是先進成熟的;是否適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產品所定的質量標準;能否適應擬建地區現有工業水平;在維修、操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礙;所需投入物的規格和質量能否滿足生產要求,并與地區的技術吸收能力、勞動力來源相適應等。
§5.2.1 產品標準
敘述本項目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如國家一級標準、行業標準等。并將選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常用標準作比較說明。
§5.2.2 生產方法
使用同一種原料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有不同的生產方法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作方案性選擇,根據產品用途、質量和成本等因素擇優確定。對選定的方法需要說明生產方法的名稱及主要特征、選用的理由以及與其它生產方法比較的利弊。
在選用專有技術、專利技術時,應說明取得技術來源、專利號、技術特征,還需說明專利和技術轉讓費的金額及支付方式。
§5.2.3 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經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和數據,統稱為技術參數。工藝流程和主要技術參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結合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各種消耗等要求,選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敘述若干主要車間的工藝流程,一般車間可從略。
§5.2.4 主要工藝設備選擇
主要工藝設備系指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設備(包括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應按車間、工段分別敘述所選取設備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和來源。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設備,則應詳細論述引進的必要性,引進的必要性,引進方向和選擇方案比較。主要設備選型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合理性的具體表現,必須作多方案比較后,確定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與來源。
(1)按車間、工段編列主要工藝設備(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站室的裝備)一覽表。需要引進的設備(包括備品備件)應單獨列表。引進設備還要說明引進必要性、備品備件的來源、國內分交方案,引進設備外匯來源及引進計劃。
(2)一般設備(除已列入表內的設備以外的其它設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不作詳細選擇,但需按車間(工段)參照現有同類型、同規模生產廠所用的一般設備估算本項目應予裝備的設備數量,或采用行業中慣用的比例指標推算出本項目,本車間所需一般設備的數量。
(3)全廠計量設施的配置原則和要求。
(4)設備費用估算。主要設備可根據詢價、協議意向書中價格等分別估算,一段設備可綜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
單位產品所用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消耗指標選取的來源有:
(1)現有生產廠的消耗定額高低值的平均數;
(2)同型號設備的實際運轉時的消耗值;
(3)通過生產試驗測定及分析推算;
(4)設備出廠時的說明或訂貨合同規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結合本項目技術方案特征,確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值;
(5)撰寫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表。消耗指標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需用量,消耗指標純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數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運輸、儲存的損耗。消耗指標與所用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有關;同一種設備不同型號的,又同生產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關,因此常被用作企業間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5.2.6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
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應就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盤的研究,選擇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要求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車間布置簡圖、主要標準尺寸和技術說明。
非主要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層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5.3.1 總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項目各單項工程、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地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行業、專業的設計規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流送線路最短、貨流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并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約等要求。總平面布置還應考慮到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與外界的交通聯系線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確定了總平面布置原則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廠區場地平整、建、構筑物基礎、管溝、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廠土石方量,并說明余缺量的走向與來源。
§5.3.2 廠內外運輸方案
根據工廠的投入物、產出物與廢棄物的總量,按其不同種類、不同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分類說明,從運量、運距、運輸成本、運輸負荷變化以及投資與經常費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確定和推薦經濟、實用的運輸方案。運輸方案的確定要包括全廠運輸量分析、運輸設備選擇和廠外、廠內運輸方案的說明,其中廠內運輸方案要求作到與生產有機配合。
§5.3.3 倉儲方案
論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輔助生產物料主副產品的年周轉次數;儲存期(可供生產需要的天數);儲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儲);裝卸及搬運方式等方案設想和要求,對用量較大的大宗貨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倉儲方案,應專題敘述。
§5.3.4 占地面積及分析
建設項目用地,應遵循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盡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數量,并分別估算生產區、生活區、原料基地占地面積,計算土地利用系數、生產區場地利用系數、全廠綠化系數、占地用地面積等指標。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還需同時說明需要拆遷的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面積、建筑類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構筑物的面積,拆遷后原有人員及設施的去向,項目需要支付的賠償費用。并對可能的不同拆遷方案進行拆遷費用及征地費用的比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的建筑與結構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僅需對主要生產廠房、重要構筑物以及特殊基礎工程作原則性的敘述和方案選擇建議,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標準、結構造型、基礎類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等。對一般建(構)筑物只作綜合說明、估算工程量、選取單位造價指標等即可。對全廠所有建(構)筑物的工程量,造價以及三材用量。視單項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估算。
§5.4.1 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與結構設計
按生產流程順次列出主要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形式和標準、建筑材料的選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熱等);消防及報警設施選用標準和要求,應遵守的設計規范名稱。
對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積作綜合性說明。
結構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建構筑物的結構造型、地基處理方案、建構筑物基礎造型及對施工的特殊要求。
對需要進行抗震設計的,要有地震烈度確定依據、地震設防標準及設防方案的選擇及說明。
§5.4.2 特殊基礎工程的設計
遇有不良地質條件的項目或重要建構筑物與大型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應進行特殊基礎工程設計,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對需要防震動,防腐蝕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對基礎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需作專題研究,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擬建地區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稱、規格、運輸條件、預制構件的最近供應點和可提供的最大構件規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應的應說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稱及供應點。對項目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單獨說明,如需說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與機具、大型或大宗預制構件的來源等。
進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寫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影響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布局合理、對環境的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6.1 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1)項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圖);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
(3)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農作物等情況;
(4)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
(5)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
(6)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健康狀況、地方病等情況;
(7)大氣、地下水、地面水的環境質量狀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其他社會經濟活動污染、破壞現狀資料。
§6.2 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車間敘述產生污染物的裝置、設備、生產線及其投入物、產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種、數量、排出方式,產生震動和噪聲、粉塵、惡臭、有毒氣體的裝置和車間;易燃、易爆、劇毒物料的運輸線路(指廠內外自運)、儲存庫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的運輸線路、儲存和使用場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質、成分、數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廠(場)外排放的性質可分為:煙塵、粉塵、廢氣、惡臭氣體、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廢液、廢渣、噪聲、放射性物質、振動、電磁波輻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質分析,列舉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質。
(3)排放量。污染物經處理后最終排入周圍環境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混合物的數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濃度,并列出國家或地區允許的排放標準。
§6.3 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及項目所在地區環保部門頒發的標準,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噪聲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有關法規、規定等。如地區規定嚴于國家規定時應執行地區規定;地區沒有特定要求的;執行國家規定。個別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標準的由可行性研究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協商確定。
§6.4 治理環境的方案
(1)項目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減少影響的措施。
(2)項目對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森林和植被破壞影響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3)項目對周圍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療養區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4)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破壞程度及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噪聲、震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消聲、防震的措施。
(6)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域的綠化。
§6.5 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監測布點原則;
2. 監測機構的設置和設備選擇;
3. 監測手段和監測目標。
§6.6 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簡要分析。對可以量化的環境影響,可將其計算并列入經濟評價中現金流量表內進行分析。
§6.7 環境影響評論結論
§6.8 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6.8.1 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振動、噪聲等操作者健康影響的分析;
(3)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較大的設備、分布點及其危險程度。
(4)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6.8.2 職業安全衛生主要設施
(1)危險系數較大的生產點、擬采取的防護方案及安全檢測設施;
(2)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報警、緊急事故處理等安全設施的初步選擇方案;
(3)對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境擬采用的防護、檢測和檢驗設施。
§6.8.3 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機構
(1)機構設計及人員;
(2)保健人員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監測檢驗人員。
§6.8.4 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七章 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7.1 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機構包括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的劃分,其設置主要取決于項目設計方案和企業生產規模(產品范圍和產量、車間多少、職工人數等)。
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要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要求,保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以及全體成員之間能協調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
§7.1.1 企業組織形式
部門、行業不同,生產規模不同,企業組織機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中層經營管理(部門和科、處)和基層現場管理(車間和設施)等三個層次。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關系,幅度越大,層次越少。中小型項目可采用兩級管理(廠和科室、車間);大型項目可采用三級管理(公司或總廠、廠或分廠、車間)。
§7.1.2 企業工作制度
根據各車間和設施的工藝特點和生產需要,可分別采用連續工作制或間斷工作制。個別項目采用季節性生產,每年可分為生產期和停產期。
§7.2 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7.2.1 勞動定員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人員按其工作崗位和勞動分工不同,可分為四類人員:
(1)工人:是指在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中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與廠房建構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3)管理與經營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與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的人員;
(4)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別估算各類人員需用量,并說明其來源,撰寫勞動定員匯總表。
企業所需人員,有一部分必須參與建設過程、設備安裝、調試,對這部分人員的來源及進廠時間要單獨說明。
§7.2.2 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分人員類別估算年工資總額,并計算職工年平均工資。
§7.2.3 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1)人員來源分析,需培訓的人員總數。
(2)培訓方式:① 派往類似廠礦的生產現場和設備制造現場,通過實習培訓生產、維修和管理人員,部分生產維修人員可參加本項目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轉。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必要時派往國外生產現場和設備供應廠實習。② 在廠區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按照生產和業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分專業、分工種進行培訓。
(3)培訓計劃。國內培訓人員數量、專業、時間、方式和國外培訓人員數量、國別、專業、方式、時間及國外培訓的必要性。
(4)培訓費用。國外培訓的,要單獨說明外匯來源。
第八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項目實施時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節,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各個階段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8.1 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8.1.1 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根據項目不同,新項目可以由業主指定項目實施管理機構;改擴建和技改項目可在老企業內專門成立籌建小組,籌建小組的任務是辦理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委托手續及簽訂相應的合同和協議(一般是通過招標、投標和評標來確定的);參加廠址選擇;提供設計必需的基礎資料;申請或訂購設備和材料;負責設備的檢驗和運輸;承擔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8.1.2 資金籌集安排
項目資金的落實包括總投資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資金來源有充分的保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撰寫投資估算,并在考慮了各種可行性的資金渠道的情況下,提出適宜的資金籌措規劃方案。在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和明確了總投資費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計劃之后,即可立即著手籌集資金。
§8.1.3 技術獲得與轉讓
技術獲得和轉讓是實施時期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的技術將涉及到法律、經濟、財務和技術等許多方面。當從國外引進專有技術時,與國外供應商的談判有時需要長的時間,有時還要解決法律問題,例如專利權的限制或者技術轉讓的限制等。如果技術供應商標的合同責任中含培訓,那就應該包括在培訓計劃中,可行性研究中應包含與項目選擇有關的技術獲得與轉讓有關的計劃時間和費用。分配給項目詳細工程設計的計劃時間,將取決于技術種類及其復雜性。
§8.1.4 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委托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測工作。要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勘測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設計階段的劃分可根據不同項目區別對待。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階段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或行業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藝技術的車間,可能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再增加一個技術設計階段。
安排大型建設項目的設計進度要充分考慮設備問價和大型設備的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
訂購設備要考慮設備到達時間和安排順序。當引進國外設備時,還要考慮到向國外有關公司進行詢價、談判(技術談判和商務談判),比選和簽訂合同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所需的時間。
§8.1.5 施工準備
項目初步設計話總概算一旦批準之后,即可著手進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包括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選定施工單位話簽訂施工合同。
一般時通過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此外,還需進行如弟征購和拆遷安排;組織設備和材料訂貨(前面已經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工程;進行臨時設施建設和代替臨時工程的住宅建設以及報批開工報告等。
§8.1.6 施工和生產準備
(1)施工。施工階段時項目實施時期的主要階段。安裝大型復雜項目,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圖撰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廠生產系統投產次序安排車間和設施的施工順序,主體車間及其相應的輔助公用設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設備的驗收、發運、運輸以及設備的安裝都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保證合理交叉進行。
(2)生產準備:
①建立管理機構,企業管理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擴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訓職工。對職工的調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訓要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使其和生產經營需要相銜接。
③組織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操作規程。
④組織生產物資供應。落實原材料、燃料、協作產品、水、電、汽和其他配合條件,簽訂有關協議。
⑤組織工具、器具、模具、備品、備件等的計劃、制造和訂貨。
⑥生產前推銷。投產前后應制訂具體的銷售計劃,并進行銷售市場的準備工作,包括廣告宣傳、培訓銷售人員和推銷人員等。
§8.1.7 竣工驗收
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項活動:
(1)生產前檢查;
(2)試運轉(單機試車或聯動試車);
(3)負荷試運轉(負荷試車);
(4)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規定的內容建完,并經生產前檢查、試運轉、帶負荷試運轉合格后,形成生產能力,能正常生產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驗收。這時,生產人員進駐現場,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辦理移交固定資產手續,交付使用。
國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和大型聯合企業可安排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個月(成套引進項目合同中有專門規定除外)。
建設項目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初步驗收,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系統整理技術資料,提交竣工圖。
§8.2 項目實施進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分別確定的項目實施各階段所需時間,撰寫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有多種表示方法。在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橫道圖。近年來,網絡圖在一些行業中也開始應用。
簡單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橫道圖,復雜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網絡圖(關鍵路線法或項目評審技術)。為避免項目實施工程中費用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項作業活動能前后左右的協調配合,利用網絡圖可以模擬實施項目的各種不同方案進行篩選。
§8.2.1 橫道圖
橫道圖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適用于各種項目,這種圖表可以表示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計劃進度和實際記錄等具體內容。它是把項目實施計劃分為若干項(作業活動或工作單元),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各項作業活動,每項工作用一橫道表示,橫道兩端表示該項作業活動的起、止時間;其長度即是完成該作業活動所需時間。
§8.2.2 網絡圖
對于包括許多相互關聯并連續活動的大型復雜的綜合建設項目和對實施進度有圖書要求的項目,需要適用網絡圖。應用統籌方法對項目實施進度作出安排。網絡的定義是一組節點(圓圈)用一組帶方向弧所連接,關鍵路線法(CPM)和項目評審技術(PERT)是應用網絡圖的兩種方法,網絡圖多用于施工階段的項目規劃與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些行業也有所應用。
§8.3 項目實施費用
項目實施費用是指項目從籌建開始直到項目鞠躬投產以前整個實施時期的籌建費用。這部分費用應包括在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設費用中,項目實施費用按以下各項分別估算。
§8.3.1 建設單位管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籌建單位為進行項目籌建、建設、聯合試運轉、驗收總結等工作所發生的管理費用,不包括應計入設備、材料預算價格的建設單位采購及保管設備、材料所需的費用。可以“單項工程費用”為基礎,乘以按照工程項目的不同規模分別制定的建設單位管理費率計算。
§8.3.2 生產籌備費
生產籌備費是指生產籌備人員費和投產前進廠人員費用。
§8.3.3 生產職工培訓費
生產職工培訓費用是指項目在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之前擬建企業自行培訓或委托其他廠礦培訓技術人員、工人和管理人員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生產單位為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熟悉工藝流程機械性能等需要提前進廠人員所支出的費用。該項費用可根據規劃的培訓人員數、提前進廠人數、培訓方法、時間和職工培訓費定額計算。
§8.3.4 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辦公、生活家具購置費是指為保證項目初期正常生產、使用和管理必須購買的辦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費用及設計規定必須建設的托兒所、醫院、招待所、中小學等的家具、用具費用。該項費用可按有關定額計算。
§8.3.5 勘察設計費
勘察設計費是指:
(1)委托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按規定應支付的費用;
(2)在規定范圍內由建設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所需的費用。此項費用可按國家頒發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撰寫。
§8.3.6 其它應支付的費用
第九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分析,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計算項目所需要的投資總額,分析投資的籌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計劃。
§9.1 項目總投資估算
建設項目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流動資金。
§9.1.1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方向調節稅和建設期利息組成,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分別估算,并匯總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費用額,估算固定資產投資。
①工程費用。
分為建筑工程、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其他四項費用,可按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公用工程、服務及生活福利設施、廠外工程等分別計算,以人民幣、外幣分別表示。
主要生產車間是指生產主要產品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指為主要生產車間配套的工程項目。
公用工程是指為本項目生產服務的工程,如循環水場、給排水管網、給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設施、三“廢”處理、輸變電工程、電信工程、供熱電汽線路等。
服務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辦公樓、試驗樓、職工宿舍、食堂、學校等。廠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項目外圍的輸水管線、排水系統、高壓輸變電、物料管線、通訊管線、專用碼頭、專用公路、鐵路專用線、銷售倉庫、貨物轉運站等。
②其他費用。
除了將前幾章中已估算的費用進行匯總分類外,還應將未估算的費用項目作出詳細的估算。
其主要費用項目有:①建設單位管理費;②職工培訓費;③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④土地征用費;⑤外籍技術人員來華費用;⑥出國人員培訓考察費;⑦進口設備材料國內檢驗費;⑧工程保險費;⑨大件運輸措施費;⑩大型吊裝機具費;①項目前期工作費;②設計費;③其他費;
第二部分費用估算是,應說明各種費用的取費標準、定額,一般按國家和地區有關規定執行。估算中有外匯費用時,以外幣表示。
③預備費。
分為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兩部分。分別計算列出,漲價預備費以年度投資中第一部分費用為基礎,按國家計委的費率計算,同時需考慮外匯部分的限價因素。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國務院第82號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關規定執行。
(3)建設期利息應根據提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已研究確定的基本建設投資來源及資金籌措方式、各種貸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計劃表計算得出。當項目投資來源為多種渠道時,應分別計算各種貸款資金的建設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設期利息均按年計息。利息的計算,分為單利和復利,計息方法及年利率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
利息計算中,假定借款發生當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計息,還款當年也在年中償還,按半年計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計息。按國家規定,建設期利息當年付清。
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分別計息,匯總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
以上各項計算完成后,撰寫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9.1.2 流動資金估算
(1)流動資金的組成。項目流動資金按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
①儲備資金。即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而用于儲備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的資金。
②生產資金。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品占用的資金。
- 上一篇:海洋環境的現狀
- 下一篇:對集成電路行業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