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工程就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08-14 17:39: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醫學工程就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物醫學工程就業方向

篇1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醫學儀器以及其它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產業等部門從事研究、開發、教學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的基本訓練,具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的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可以在醫療儀器企業的研發機構、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大型醫院的設備中心、高等院校等地方工作,也可以做國家公務員。相關行業(如IT,儀器儀表等)。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設備、護理、制藥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設備/器械;

2 醫療/護理/衛生;

3 制藥/生物工程;

4 新能源;

5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6 其他行業;

7 計算機軟件;

8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算法工程師、售后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算法工程師;

2 售后工程師;

3 銷售工程師;

4 硬件工程師;

5 維修工程師;

6 注冊專員;

7 技術支持工程師;

8 產品經理。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就業前景還挺好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到就會以為是醫學專業,其實它是屬于計算機、電子、醫學交叉的一個專業,生物醫學工程不歸醫學類專業管轄,而是不折不扣的工科專業,畢業后授予的不是醫學學士,而是工學學士。

目前,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了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的理論而發展起來,由于是多學科的有機融合,它與生物學、醫學這些傳統的經典學科又有所不同,也有別于純粹的工程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工程學與生命、醫學緊密交叉的學科,它致力于用工程學的手段解決生命、醫學及健康領域的問題,特別是研究、開發創新型的醫療設備、檢測方 法、材料制劑等。生物醫學工程是極具前景的朝陽學科,將在本世紀為整個工程科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科學帶來深遠變革,更將成為促進全民健康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篇2

特色專業是辦學思想、科學研究、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較高聲譽、個性風貌的專業,是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新”的個性化專業。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了3376個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特色專業310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自籌)、湖北科技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10所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其中的特色專業建設點之一[1]。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我國現有127余所高校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專科人才培養工作,其中96余所為綜合性或單科性理工類院校,31所單科性醫科院校。所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都開設了人文社科課程、醫學類基礎課程、理工類基礎課程、工程類核心課程及其與其相關選修課程,不同院校在學分、學時與實施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側重。一般來說,多數綜合性或理工類高校偏向于電子類、計算機類等理工方向,多數醫科類高校側重于生物材料與生物力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儀器等領域。本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與湖北科技學院為例,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湖北科技學院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原咸寧學院教務處編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版)和學院主頁及其它查詢調研;南方醫科大學資料來源于該校提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電子版及其該校專業建設點主頁。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參照作者前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獻材料采用系統研究法、比較法、統計法對院校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多維要素質點,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提出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措施和建議。

二、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南方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檢測、醫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辦學方向,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07年獲教育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研究生示范課程多門,出版國家級教材多部,多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群

主干學科是生物醫學工程;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語言與程序設計、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信號與系統、醫學傳感器、醫用X線機原理、CT成像原理與技術、MR原理與技術、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與法規、醫學電子儀器原理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機構、醫療儀器企業的研發機構、三甲醫院的設備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從事儀器檢測、生產研發和質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結構分為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四段式課程構架模式。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為14分/2644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183:461/1:0.21。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04:45/1:0.43,學時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折合成32周,1280學時,其中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醫療儀器綜合課程設計2周,80學時。畢業實習4學分,160學時;生產實習4周,160學時;畢業設計(論文)14周,560學時;軍訓與勞動2周,80學時;創新課程4學分,160學時。

三、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湖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方向有醫學儀器、醫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信息工程、聽力學、眼視光學、醫學信息工程(注:醫學信息工程、眼視光學、聽力學方向沒有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等6個培養方向。2007年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2009年獲教育部財政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出版醫用傳感器、醫療器械營銷實務等10余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次獲得湖北省部級、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群

主干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的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基礎醫學概論、醫用傳感器、醫用檢驗儀器、醫學影像儀器、微機在醫學儀器中的應用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其他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醫療器械公司從事醫療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維修,儀器設備管理,醫療器械營銷策劃與推廣,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三段式五層次課程構架模式。課程中總學分/總學時為158學分/2810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200:475/1:0.2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17:42,學時比例是2180:630/1:0.34。見表2。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共47周,其中專業實習26周,畢業設計(論文)10周,就業實踐8周,軍訓3周;而勞動教育,醫學儀器等課程、模電、數電課程設計教研室分散實施,沒有載入訓練周,這也是與南醫大的不同之處。

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比較分析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結構由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四段式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其他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段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交織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五層次課程結構組成。學科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均設有必修課、選修課兩層次。南醫大沒有開設醫用化學、電子工藝實習,是為數不多的院校,未開設醫用化學課程顯示遠離生物與高分子材料類。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列入公共基礎課程,可能是因為該校屬于單科性醫科院校,將其列入所有專業的公共課之故。南醫大公共基礎課程沒有選修課,湖科院是學科基礎課程未開設選修課。這意味著在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段建立大一統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課程教育平臺,有利于實現大基礎、寬口徑、后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與創新,適合于發展專業培養方向,南醫大更能體現出平臺寬口徑。

(二)課程體系學分、學時分配的比較分析

1.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比較分析。兩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見表1、表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湖科院學分、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高出南醫大分/166學時,比例高出1:1:0.07,但差異相差無幾。兩校分別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學時比較,總學時1831學時,實驗課學時為243,占總學時13.3%[3]。兩校均高于上海交大,這數據顯示出211工程大學人才培養既重理論教學,又重實踐研發、自主學習之緣故。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時比較分析。選修課是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必修課的優化和適時、適宜性補充和調節,彌補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的不足,調和、銜接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醫大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分別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數據顯示,南醫大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現象,且選修課偏重于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容易造成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方向性不明,建設穩定性差。由此建議,開設選修課學時數應以不超過必修課的10%為宜,有些課程還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4]。3.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比較分析。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數據從表1、表2看出,學科基礎課開設門數、學分、學時及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與全程教學課程總學分、學時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內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醫大,只有一項有意義的數據是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差異性大,湖科院高出南醫大的1:0.13,顯示出湖科院在學科基礎課程教學中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種差異性說明,從總體上看湖科院更重視實踐教學,反映出其是綜合性院校,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組建17個教學院部,給實踐教學創建了良好條件和寬厚的共享資源。4.醫學課程學時比較分析,課程體系中醫學課程開設情況與比較。南醫大開設醫學課程4門,總學時是212學時,分別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臨床醫學概論。湖科院開設醫學課程也是4門,總學時是297學時,分別是基礎醫學概論(解剖、生理、生化)和臨床醫學概論。從學時比較看,湖科院醫學課程學時高出南醫大85學時,高出率約占9%。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南醫大是單科院校,醫學基礎條件好,該偏醫的卻偏工;而湖科院是綜合院校,有較強的理工教學條件卻偏醫。兩校與趙娜等人報道的“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基礎課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論點不相符合[5]。從鄧軍民等人報道資料看[6],首都醫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有6門共472學時,遠高于同類的南醫大260學時,也高于綜合類的湖科院175學時。

(三)專業課程與就業方向比較分析

從課程與就業的關系看,從整體上講,主要課程設置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在很大程度就決定、支撐著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兩院校對就業方向總體的表述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與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醫療器械公司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而南醫大就業方向偏重儀器設備的檢測、質控與研發,而湖科院則偏重于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醫療器械公司從事儀器設備營銷策劃。

(四)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集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32周,與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47周相比,從總體上少15周,由于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各校各異,比較的實際意義不大。但要說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醫學儀器類、模電、數電等課程設計在操作層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產實習實際上是名義,也未開設創新課程。而兩校的共性不足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沒有開設工程實踐(金工實習)訓練課;南醫大未開設電子工藝實習課,開設電子工藝實習的湖科院也沒有做好集中訓練。實質上兩校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均不符合高校工科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標準。

五、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目標的建議

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析,參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引導建立國家專業本科教育標準,特色專業建設質量工程評估,配合專業認證制度與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辦學理念創新,探究專業培養前沿,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理念創新與目標要求可參照東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擬綜合利用中外優秀的辦學資源,發揮國內外企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教學和市場優勢,實現“產、學、研”合作與合作教育,培養適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沿的科技領域發展需要,精通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專業教育教學資源條件探索與完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計劃”。

(二)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構架

第一,課程體系改革宜突破傳統三段式課程結構,建議建立新三段式九層次課程結構,每段課程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以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分為基礎科學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分為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工程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科技與競技活動)[7];第二,未來的任務是積極探索面向市場營銷方向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方案,其專業課開設醫療器械管理、經濟、營銷類課程,學時不少于總學分、總學時的35%—40%;三是學習清華大學,結合本校特點探索夏季小學期制,滿足學生個性化課程選修,拓展實踐的時間、空間,采用多元教學及實踐活動設計。

(三)優化課程體系,規范課程主導原則

課程體系設置可參照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電子電路設計、傳感器與及儀器設計、信息與圖像處理、生命科學類等五大模塊[8]。要求在課程體系結構、內容之間應該設置合理比例,淡化學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學科界限,避免體系出現較大的偏頗局面,也應避免面向市場、就業崗位的選修課而沖淡學科基礎或主干課程,對開設的選修課一定要突出個性化。鼓勵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課程內容中,拓寬學生的知識新視野。

(四)謀劃課程體系策略,適應控制學時比例

篇3

關鍵詞: 新專業建設 學科發展 興趣小組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綜合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理論和方法,在各層次上研究生物系統的狀態變化,并運用工程技術手段解決臨床醫學中的關鍵問題。要求學生掌握寬廣而扎實的電子學、生物學、醫學理論基礎,能在理、工、生、醫等學科高度交叉中進行前沿科學研究、知識創新,產學研結合,并推動相關科學技術發展,以滿足我國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高級人才的需求。生物醫學工程屬于工學門類,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本學科是利用生命科學、醫學、電子信息科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生物信息工程、生物電子工程、大型醫療儀器系統、現代醫療監護系統等領域的科研工作。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培養從事生物醫學信息檢測、醫用儀器、醫學影像、生物電子學、生物醫用材料等方面研究開發、生產制造、檢測與控制、管理與維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研究和人才培養側重于生命科學、電子信息科學、醫學等的交叉和滲透。該領域是生物醫學信息、醫學影像技術、基因芯片、納米技術、新材料等技術的學術研究和創新基地,是與21世紀生物技術產業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工程領域,是關系提高醫療診斷水平和人類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領域。

天津工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一個年輕的、處于高速發展中的理、工、生、醫交叉融合的新興學科方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作為電信學院的新興專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專業下設5個實驗室,醫學儀器及設備實驗室、醫學成像及光譜成分分析實驗室、生物醫學電子學實驗室、醫學建模與仿真實驗室、膜片鉗實驗室,擁有一批踏實肯干、敢于創新、勇于攻關的年輕科研人員,并將不斷吸引其他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進行學科交叉的研究工作。科研方面利用人體信息檢測技術與智能服裝相結合,設計出檢測、監控、調節人體狀態的一體化智能服裝;膜片鉗方向主要進行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方向研究,同時與天津大學和天津各大醫院開展密切合作,在醫療儀器研制和臨床實驗等方面積累一定的經驗和成果。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大學物理、分析化學、高頻電子技術、醫學基礎、工程光學、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及DSP技術、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生物醫學電子學、生物醫學光子學、醫學成像新技術、無線傳感網絡、生物醫學儀器設計基礎等。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國家機關、醫院、國防、科研機構、學校、工廠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醫療產品設計、研發和管理工作,服務于天津醫療產業聯盟的發展需求。本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后可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面,本專業也是廣開思路,在大一剛入學就進行思想教育,根據學生興趣對其未來發展進行規劃,由于本專業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因此學生喜歡的專業方向也不一樣,有生物、醫學、電子等設計物理、化學等不同方向的需求,學生提出的就業方向也不完全一致,區別于傳統的專業學生,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雖然興趣不統一,在專業方向上容易把握,而生物、醫學、物理、化學等涉及的學科更多,對新專業教學提出新挑戰。如何適應不同學生不同需求,我們系的老師進行了深入探討。

篇4

會計學

【偽裝面具】會計是一種每天都和錢、數字打交道的職業,所以會計學屬于經濟學,每天學的是關于計算的課程。

【真實面目】會計學并不是經濟學,而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以后拿的學位是管理學學位,而不是經濟學學位。會計學是在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用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會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審計學等都是主干學科。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以及對數字的敏感性。而學生畢業后,必須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

【推薦院校】龍頭院校:廈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實力院校:天津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廣東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河北經貿大學、金陵科技學院等。

【就業小貼士】目前來說,會計學專業最好的就業方向還是注冊會計師。每年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報名人數都保持在60萬人左右,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需要的注冊會計師人數約為35萬人,甚至更多,可見會計學是一個很有前途,但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專業。

醫學影像工程

【偽裝面具】專業的名字里面有“醫學”兩個字了,所以這是一個醫學類專業。

【真實面目】該專業確實與醫學類專業有著一定的關系,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畢業后授予的不是醫學學位,而是工學學位。醫學影像工程專業是一個集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醫學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醫、工結合,以工為主的特點。

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學物理、電路分析、程序設計、醫學圖像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生理學、病理學等課程。主要培養能從事X線機、數字化X線機成像裝置、磁共振成像裝置、超聲成像設備等醫學影像設備的研制和技術支持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工程技術人才。所以當你想學醫,發現臨床醫學等專業是當下比較熱門的專業,要求的分數很高,所以就選擇了和醫學沾邊了的專業――醫學影像工程,那你可以說得上是“誤入歧途”。

【推薦院校】龍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昌大學、東南大學等;實力院校:蘇州大學、新疆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青海大學、蘭州大學、石河子大學、三峽大學等。

【就業小貼士】畢業后能夠從事醫學影像設備研究、科技開發、運行管理、經營銷售和提高影像設備診斷技能方面的工作。醫院會設有影像醫學中心、影像醫學部或影像醫學科,設置相關的儀器設備,并編制有專門的護理師、放射技師以及醫師,負責儀器設備的操作、影像的解釋與診斷,這些工作與放射科負責放射治療有所不同。

生物醫學工程

【偽裝面具】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屬于生物科學類專業,主要研究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如果不是生物類的專業,就是屬于醫學專業,是生物和醫學的交叉學科。

【真實面目】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醫學、生物科學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所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并不屬于生物科學類,也不屬于醫學類,而是屬于電氣信息類,畢業后授予工學學位。

生物醫學工程總體來說有三個大方向:儀器、圖像、材料。可以說,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新興邊緣學科,是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主要課程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數據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二次開發、程序語言相關課程等。

【推薦院校】龍頭學校: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等;實力院校:天津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咸寧學院、廣西醫科大學等。

【就業小貼士】一般來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同學本科畢業后有幾個方向: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如果想在這一領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發展就要繼續深造,撇開別的不說,進大學和科研所的門檻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階段的學習只是個基礎;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司及各級醫療器械檢測所;進入各級醫院的醫學工程處、設備處、信息中心以及醫學影像科;去各大跨國以及國內醫療器械企業。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偽裝面具】該專業主要研究的是地下建筑,就業同樣也是往地下建筑這方面發展。

篇5

[關鍵詞]生物醫學工程;影像技術學;教學體系;實踐教學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一門現代醫學和醫學工程技術相互結合的學科,主要在理工科院校開展,作為一所以醫學教育為主的高校,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中,注意與醫學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側重醫療器械實踐培養。該校生物工程專業前身為醫學影像學(工程方向),自1999年開辦至今,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正培養培養,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工程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為培養目標。

1該校發展歷程

牡丹江醫學院自1958年創立以來,目前已經擁有近60年的教學歷史,1997年6月,學院通過了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評價,成為全國首批本科教學評價合格院校。從最初的名不見經傳到現如今的發展壯大,牡丹江醫學院在學科建設、師資力量及科研投入上均下足了功夫。尤其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科研、實習和就業方面均走在了同級別院校的前列。

2生物工程及影像技術的發展背景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結合物理、化學、數學和計算機與工程學原理,從事生物學、醫學、行為學或衛生學的研究;提出基本概念,產生從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知識,開發創新的生物學制品、材料、加工方法、植入物、器械和信息學方法,用于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患者康復,改善衛生狀況等目的[1]。近幾年來,我國的醫療體制變革正處在快速時期,理工類科學技術在醫學領域,尤其是生物醫學中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對于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應用能力的人才需求就更加急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點大力項目[2],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一項重要措施,該政策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專業其中一門[3]。我國在2006年時出臺了改革政策,將醫學影像學專業區分為兩種學制不同的專業進行教育,此教育模式早在上世紀西方某些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并取得了較好的教育結果。4年制醫學影像技術是專門從事影像技術與操作方面的工作的一類高精尖技術人才,在儀器操作及治療劑量控制方面的能力水平要明顯優于五年制的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4]。

3該校學科建設情況

該校擁有較高規格的影像實踐基地,該基地初建于2003年,現擁有6個實驗區,47間實驗室,建筑面積達3000㎡;配備X線機(常規X線機、程控X線機、高頻X線機)、CT(螺旋CT、往復式CT)、MRI(超導MRI、小型MRI教學儀)、ECT、DSA、超聲(彩超、黑白超、數字超聲教學儀)、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麻醉劑、體外碎石機、血液透析機、激光相機、洗片機、高壓注射器等50余臺設備,總價值達1000余萬元。可滿足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的實驗課、實驗室開放等教學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動手機會。亦可帶領學生參與醫院大型設備的拆卸、搬運、安裝、維修等工作,讓學生得到“實戰”的機會。該校于2013年在醫學影像學院增設4年制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方案與原醫學影像學專業(工程方向)(5年制)不同,《醫學影像設備學》作為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教學大綱亦作調整。根據醫學生物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理論課刪減部分陳舊設備相關知識,如壓縮常規X射線機結構、功能、工作原理及電路分析的講解,由學生課余時間自行學習討論。在實驗課改革方面,刪減部分陳舊實驗項目,讓學生多多地參與實驗課教學互動中,增加學生實踐動手機會,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醫學生物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每學期均進行實驗室開放,由老師指導學生進行DSA設備的安裝,X射線機設備的局部改進設計等。積極組織指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大學生科研立項,近幾年該教研室共指導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牡丹江醫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共6項,例如:“常規X線機燈絲加熱電路改進”。該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2016年1月,醫學影像學院經實地考察,與北京威格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8家醫療器械公司達成合作。2016年7月,首屆2013級醫學生物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進入公司進行生產實習。2017年7月,經調查反饋,一年來各家醫療器械公司均能按學校要求培養學生,實習效果非常理想,多位學生實習表現優秀,被實習公司正式錄用。校企合作模式將繼續開展。醫學影像學院于2013—2014年編寫的高等學校改革創新教材、醫學影像專業特色系列教材中,影像設備教研室針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編寫了《醫學影像設備學實驗指導》《醫用常規檢驗儀器》《醫用傳感器》《臨床設備學》4本理論及實驗教材,并已投入使用。該校現已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已提上日程。

4未來學科發展模式

4.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以教學改革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只要目的,在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設施基礎的同時,堅持理論教學為基礎的主要宗旨[5],讓學生在扎實掌握理論基礎后,運用先進的實踐教學來不斷地提升、完善自己的綜合技能[6]。使學生在此教學模式下,可以將專業發展為: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形成獨特的專業特色的優秀學科[7]。

4.2確立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無論在學科建設中進行怎樣的改革,其宗旨都是培養優秀的畢業生能被社會所用[8]。因此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9]。因此讓學生提早進入醫院及工廠進行實習,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使其在即將進入工作崗位前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早上手,從容地應對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在教學中主動聆聽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不同呼聲對于教學方案進行及時的調整,盡最大可能地覆蓋盡量多學生的特點,提高教學效果[10]。

4.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通過多種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及教學水平,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提高,逐步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教學效果明顯的優秀教師隊伍[11]。

4.4建立教學評估及監控體系

完善的一套教學評價及質量監控系統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12]。建立一套過硬的實踐教學基礎、完善的實踐教學過程、科學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于加強對整個實踐教學工作的宏觀調控、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落實、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3]。

[參考文獻]

[1]李樹祥,劉曉勤.醫學影像工程專業實驗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4,8(1):5-7.

[2]王能河,但漢久,張志德.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工程)本科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3,19(2):70-74.

[3]寧旭,金貴,許佳,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信息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2,27(22):3512-3513.

[4]陳月明,孟雪.基于工程性和實踐性的課程設置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87-91.

[5]吳凱,吳效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醫療衛生裝備,2016,28(9):80-81.

[6]王岫鑫,龐宇,冉鵬,等.“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134-135.

[7]鐘娟,鄭旋.基于創新型應用人才背景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科學與財富,2014(10):151.

[8]張歲霞,杜守洪.生物醫學工程(臨床工程方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9):147-150.

[9]王洪凱,劉惠,邱天爽.《醫學圖像處理》課程實踐性教學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32-133.

[10]陳瑛,龔著琳,蘇懿,等.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79-80.

[11]李鑫,王愛英,閆潔.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導向的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6(26):357-359.

[12]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國內影像醫學(技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21(9):987-990.

篇6

關鍵詞:電子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問題驅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30

1 引言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技術問題保障人類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1]。多學科的交叉使得生物醫學工程不同于那些經典的學科,也有別于生物醫學和純粹的工程學。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工程技術為主,醫學知識相結合的專業,以培養能在醫療儀器、醫學信息處理等領域從事研發、教學、管理等工作的人才為目標。電子技術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和醫療儀器開發中有著重要作用,任何一臺現代醫學儀器或設備中都需要電子技術完成信息檢測與處理、系統控制等核心功能[2]。

“電子技術”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門主要課程,課程的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和基本技能,同時相關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主設計的基本能力[3]。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的電子技術理論和實驗課程都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

(1)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關聯性不突出;

(2)偏重于理論教學為主,實驗為輔,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習興趣不高;

(3)實驗內容固定,驗證性實驗過多,缺乏學生自主創新的設計性實驗。因此,探索切實可行的適合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已成為提高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2 問題驅動法

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近年來得到了很多教學人員的關注,在眾多的課程中得到了應用[4-5]。百度百科中定義:問題驅動教學法即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區別于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LBL)[6],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

問題驅動教學法要求學生與教師轉變在傳統LBL教學中的固有地位,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和知識構建者,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加工信息、構建知識的引導者。問題驅動教學法大概分為四個步驟:(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3)解決問題;(4)結果評價[7]。教師在教學前期,要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執行方案,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相互討論和交流。然后在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實踐。最后,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可以看出,問題驅動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的參與程度減少了,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和引導能力。

《電子技術》課程作為是工科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特點。其課程內容、基本概念、技術術語、電路種類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提高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很多學校都開展了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其中問題驅動法就是選擇的新教學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如教學目標的定位、問題驅動法的理解、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執行力等,基于問題驅動法的教學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作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基礎必修課,《電子技術》又有其特殊性,其課程的教學目標側重于讓學生掌握面向生物醫學及醫學儀器的電子技術,如果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關聯性不突出,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在專業上的應用不甚了解,就會影響到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甚至影響到將來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相關工作的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特色的電子技術課程的問題驅動法。

3 問題驅動法的實施

進行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有效掌控和恰當引導。下面,主要從教師的角度來闡釋需要注意的問題,對問題驅動法的四個步驟進行分析。

(1)提出問題;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要制定問題,需要其具有全局的概念,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教學大綱、培養方案、授課教材等。在問題的選擇上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8]:

1)問題是否和某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相關;

2)問題是否對學生具有吸引力;

3)問題實施的時間和硬件條件是否能夠保證;

4)問題是否聯系實際,是否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應用相關;

5)問題之間是否具有連續性,是否具有系統性;

為了突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特點,問題設計必須貼近專業應用。問題之間最好具有關聯性,由小的模塊小的問題,最終組合而成大的模塊大的系統,解決與專業相關的問題。

舉例說明:在模擬電子技術中,所選用的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童詩白、華成英主編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9]。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結合生醫專業應用,可以圍繞心電信號檢測儀的各個模塊展開,設計以下問題:微弱生理信號放大、信號濾波、非矩形波整形為矩形波、直流電源設計。下表1中顯示設計問題與教材章節的知識點對應。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第九章的內容沒有體現,其他章節的知識在問題中均有涉及。由于學時的限制,教材第九章的功率放大電路目前并不在本校生物醫學工程的模擬電子技術教學大綱中。

在布置問題的時候,加入情景帶入,首先向學生講解人體心電信號的特點,心電監測的臨床意義,再提出心電監測儀的采集、放大、濾波、整形、供電問題。其中在信號放大部分,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要對前級放大和后級主放大進行分開設計和說明。隨著課程內容不斷深入,問題不斷得到解決之后,可以將各個模塊組合,并加入右腿驅動電路或50Hz陷波電路,實現簡易的心電信號檢測電路。最后的整體電路進行實際人體測試,用示波器觀察信號,這樣學生在學習模擬

電子技術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實踐動手能力,還能與專業應用結合起來,了解電子技術知識在生醫專業中的用武之地,一舉三得。

(2)分析問題;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按照進度向學生一一展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進行分組,任務分配;

2)引導學生對問題內容進行分析;

3)引導學生將問題與所學知識相關聯;

4)引導學生文獻查閱資料;

由于學生的基礎有限,在這個階段,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對問題的分析存在偏差,無法與知識點相結合、查閱獲取文獻的能力不足,教師要及時的提供幫助,在學生為主導的前提下,掌控整體過程。

(3)解決問題。在問題分析完成的前提下,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具體實施。教師需要考慮的是: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學生所提出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對于存在問題的方案,是放手讓學生嘗試,還是進行適當的干預提示其改正,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操作。

2)方案實施是否順利;方案的實施需要時間與精力的付出,《電子技術》中的問題解決往往需要實際的電路焊接和調試環節,課程的學時如何安排,硬件實驗環境如何保證是教師需要考慮和協調的。此外,對于初次進行電路制作的學生,教師運用經驗為學生提供元器件選擇和購買、電路焊接及調試訓練等實踐方面的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教師不可代辦,但是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幫助,能夠提高完成效率,保證進度。

(4)結果評價。對于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需要比較客觀的評價。常用的方法將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個方面相結合。

自我評價是學生回顧和反思過程中的得失,對自我形成清楚客觀的認識。小組互評是組間成員根據參與度、貢獻度、工作表現、溝通能力等對組員同學進行分析點評。

雖然在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但是并不意味教師的地位和重要性降低了。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和表現,最終對其進行評價。為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學習后續課程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公正,也不忘因人而異;對待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客觀中肯,但是也需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成績優異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小組中的分工不同,貢獻度有區別。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評價不能采用單一標準,而是應該多元化,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文獻收集、電路制作、文字編寫等各個方面入手,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

2)評價能力,也不忘評價態度;對待學生的評價不光要考慮其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他們在情感、態度方面的表現。課程內容的學習只是一個方面,關注學生知識技能之外的情意發展,有助于其更長遠的進步和成長。

3)評價結果,也不忘評價過程;教師的評價不應該過分關注最終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而是要側重于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態度和情感。學生在過程中的提升和收獲,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4)評價個人,也不忘評價團隊;教師的評價除了針對學生個人,還要涉及到團隊。強調團隊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溝通,與人協作的能力。

4 結論

問題驅動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其教學模式十分適合《電子技術》此類工程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許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中得到應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電子技術課程要與學科特點相結合起來,因此問題驅動法的實施既有與其他課程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點。教師在問題的設計環節,要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電子技術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電子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對專業發展及就業方向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為后續的專業基礎課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勤嵐,曹匯敏,黃敏.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86-88.

[2]謝勤嵐,曹匯敏,陳軍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教學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94-95.

[3]李正義,曹匯敏,謝勤嵐.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類綜合實驗教學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15(01):95-96.

[4]曾鈺,韓曉艷,陳丕煒.基于問題驅動模式的高等數學教學研究[J].才智,2016(23):95.

[5]曹春萍,陳平.問題驅動法在“數據結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3):78-79.

[6]鐘麗莎,李佳凌,黃志偉,曹高飛,肖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福建電腦,2013(01):168-169.

[7]胡端平,李小剛,楊向輝.問題驅動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數學研究,2013,16(01):80-82.

[8]秦紅霞.項目教學法在中專《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9]童詩白,華成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一、生物專業分類

生物學專業是有著較長歷史的專業之一,人們在生物學的基礎上,通過不斷與其他學科相交又而誕生了很多新的專業,比如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生物科學、海洋生物工程、畜牧生物等。

為了便于對這些專業進行區分,大致把他們劃分成如下六類:

第一類生物科學專業

生物科學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理論基礎,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生物學專門人才。

第二類生物工程專業(相近專業:生物技術專業、生物工藝專業)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工藝、生物技術,是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先進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手段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例如,基因重組技術、DNA和蛋白質序列分析技術、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染色體工程等工程的誕生和發展,已在工業、農業和醫療衛生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

第三類生物信息學專業(相近專業:基因信息學專業)

生物信息學是近年來發展并完善起來的熱門交叉學科,最初常被稱為基因組信息學。生物學是生物信息學的核心和靈魂,數學與計算機技術則是它的基本工具。廣義地說,生物信息學是用數理和信息科學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現象、組織和分析呈現指數增長的生物學數據的一門學科。

第四類生物食品專業(相近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生物食品專業是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的學科。

主要專業課程: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學、數據庫、計算機軟件基礎、生物信息學、蛋白質組學、基因芯片技術、生命系統建模等。

第五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相近專業:醫學生物技術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也是運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與方法,研究與揭示人體的生命現象,并從工程角度解決人體醫療問題的一門綜合性高技術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目前國際上發展極為迅速的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旨在利用現代工程技術的手段解決生物醫學上的檢測、診斷、治療、管理等問題以及進一步探索生命系統的各種運動形式及其規律性,是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共有21所高校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主要專業課程: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數字信號與處理、工程生理學、醫學成像與圖象處理、生物傳感技術、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分子生物學等。

第六類海洋生物技術專業(相近專業: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水產養殖專業等)

這類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現代海洋生物科學和現代生物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他們能在科研、生產及教學等部門從事海洋生物基礎理論研究、高新技術研究和生物制品開發及相關管理。

主要專業課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生物技術大實驗、生物信息學、發育生物學、發酵工程設備等。

二、專業學習的苦與樂生物學是一門涉獵多種基礎學科的專業,在大學期間需要學生學習多種基礎型學科,如:高等數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英語、計算機等等,幾乎涵蓋了理工科的全部基礎學科。

不過,大家不要被以上這些艱澀的數理化英課程嚇到,當你接觸到生物專業課時,一個色彩斑斕的趣味世界就此向你敞開。通過動物學的課程,你會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從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到最高級的哺乳動物,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適應自然界的特點。學了微生物,你便了解了冬蟲夏草為何又是蟲又是草,也學會了如何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保存食物。在遺傳學課堂上,你可以跟同學們熱烈探討轉基因食物到底是好是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你了解了分子和細胞學之后,你便可以和朋友們侃侃而談,人為什么會生老病死。

作為一門實驗學科,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生物學還要求很強的動手能力。化學是生物的基礎,在一開始的各種化學試驗中,要求大家能夠精確地配置試劑,調節pH值,在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在雜質中提煉萃取某種純凈物……當然,最讓其他專業同學羨慕也最受同學歡迎的是各種生物大實驗。比如動物學實驗:同學們總是一邊內心默默為那些為科學獻身的小動物們垂淚哀悼,一邊又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庖丁解牛”一般地解剖蝗蟲并臨摹它的各種器官;親手淹死了一只白鴿,然后再給鴿子做“人工呼吸”吹鼓它的嗉囊;用電流刺激破壞了腦神經的青蛙尸體觀察反應……植物學實驗,制作豌豆根尖的壓片標本,再在顯微鏡給它們畫一幅寫真。除此之外,生物學專業還有為期一周左右的野外實習,同學們會進入某一個自然保護區,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也不忘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分析當地的生態狀況和資源,采集制作各種動植物標本,最后匯總成一份圖文并茂的實踐報告。

一個生物學家,一定是一個兼具動手動腦能力的博物學家。作為小小的生物學子,經過幾年的科學訓練,你rE--定成為了朋友圈中的Mr,Knowall。

三、就業與發展

據調查了解,生物學畢業的同學大致上可以有幾個方向去發展。

1.讀研與出國

生物學快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對它的研究在大學四年期間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生物專業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比其他專業要高出很多,這也是生物學本科就業率低的部分原因。在很多“985”院校的生命學院,保送研究生甚至保送碩博連讀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另外,生物專業也一直是最容易出國的熱門專業,拿獎學金也相對容易。

2.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在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時,生物學專業的選擇面確實相對比較窄,但仍然有一些不錯的選擇。比如待遇較好的藥檢所和疾控中心,這兩個單位一個與藥廠發展息息相關,一個主管公共衛生事業,都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單位。

另外,高校和中學也是屬于事業單位,畢業后留校發展或到中學任教也是不錯的選擇。高校內有很多研究所,如健康工程研究院,水生所、組織免疫所、生殖中心之類,一些中小學的自然或生物老師,本

科生便可以勝任。

3.投身科學研究行業

生物專業可以到各大企業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大致有三個方向。

外企: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的知名外企,一般是醫藥企業和日化企業,比如拜耳、寶潔、高露潔等。他們的職位多是進行高端研究的,設備精良,待遇豐厚。

國企:中糧基團下屬的中糧研究院,有涉及轉基因研究、微生物發酵、生物能源研究這幾類:中煙工業,評價煙和研究煙產品。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從事疫苗和血液制品研究及生產的專業機構,據說里面的研究掌握著中國的生物產業發展方向。

私企:有人說,一個碩士拿著一疊自己的簡歷去廣州科學城轉一天,肯定能找到工作。這里的私人生物企業或者是合資企業數不勝數,一般選擇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其中發展迅速和規范較大的要屬華大基因,它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基因測序公司,也為很多高校學生提供獎學金和各種實習就業機會。

4.非研發的技術支持崗位

如果你不愿意做實驗,還有很多生物技術公司的非研發崗位可供選擇。生物技術公司是專門為生物學研究服務的企業,他們提供科研所需的各種高科技儀器、試劑以及其他的專業實驗。這類公司的非研發崗位包括銷售代表、技術支持、市場專員、客服代表、工程師等。這些崗位要求從業者具備生物專業背景知識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

四、報考指南

開設生物類專業的院校有兩百多所,大致可以按綜合性大學、師范類院校和特色專業院校分類。

作為理學的一個重要門類,生物學在綜合性院校往往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國內頂尖水平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被當作衡量高校科學研究實力的最關鍵參數之一。而雄厚的財力是與科研實力成正比的,所以我國首批評選的生物學一級重點學科,就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這幾所著名高校。另外。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老牌高校也有生物學二級重點學科。

作為理學類的基礎性學科,生物學專業在師范類院校的開設比較普遍。在全國217所招收生物學碩士研究生的大學中,師范類院校占了36所。師范院校一般以培養生物學教師為主要目的,但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開放,一些實力較強的師范院校開始培養科研技術人才,其中優勢學科單位有5所,分別是東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

由于主要學科與生物學的聯系緊密,一些農林、醫科、海洋等專業院校也會招收生物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些院校的生物學專業極具特色,在與主要學科的交叉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比如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另外,國家在一些重點高校中還設立了生物學基地班,全國只有19個,屬于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地班實行“本―碩―博分流連讀制”,經費方面有專門撥款,在實驗條件、導師設置和保研名額上都有政策的傾向性,所以門檻也相對較高。

篇8

關鍵詞:醫學信息工程;戰略;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7-0011-03

醫學信息工程是一門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主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新興綜合性學科。其基本內涵是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醫學器械工程等學科在生物學、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與融合[1]。近幾年來,其學科建設、專業發展、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中的七大新興信息產業之一。在國內開辦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24所高校中,已有7所高校分別獲準納入部級、省級、校級新興信息產業立項建設計劃。

一、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發展現狀

(一)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產生與發展

21世紀初葉,生命科學與信息產業的勃興,引導著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主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新興信息產業,其已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興起帶來發展優勢與機遇。尤其是近20年來,各地高校自尋信息產業人才培養路徑,有些高校在對當時原有的電子信息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醫學信息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相關專業調整培養目標及方向,進行課程體系調整,整合教學內容,增加特色課程內容之后,用于培養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人才;也有高校是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培養方向;還有的高校是直接申報專業,經嚴格的辦學條件論證,獲準開辦新專業,這表明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產生與發展應該是有良好的發展勢頭的。尤其是2012 年以后,在新增的本科教學目錄中,正式確認了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代碼(080711T),這標志著我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正式步入高等教育體系的軌道。

(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建設現狀

2003年,四川大學申報并經論證,獲教育部首準開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歷經7年建設,并于2010年成功成為第七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隸屬于新一代信息產業。此后,全國多家高校相繼申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據2014年統計,全國已有24所本科院校開設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中醫藥院校所占有一定比例。目前,全國高校現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在校生近4000人。據資料分析:從就業形勢看,在1107個本科專業中,就業排名第268位,而在203個工學類專業中,就業排名第54位;從辦學地域看,專業需求量最多的地區是北京市,占23%;從就業行業看,需求量最多的行業是“制藥、生物工程”,共占26%,就業前景很不錯。

(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研究成果

1.人才培養方案與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上,張穎等人基于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對師資隊伍結構、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出培養復合型人才理論[2]。

在知識體系方面,提出了重構知識體系,劃定醫藥學基礎、醫學信息基礎、軟件基礎、硬件基礎、計算機軟件理論、計算機應用等六門課程模塊[3]。認為要調整現有的課程設置力求使學生對專業學習有清楚的目標,所學知識更加體系化。

關于專業設置創新性問題,譚強等人提出了“專業課程及制訂教學計劃中,必須要遵循全面性與專業性的有機統一、堅持由淺入深,同步推進、結合課程間的關聯性安排教學進程的原則”[4]。我們認為這一原則具有實效性、銜接性、漸進性意義。

2.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是人才培養目標所涉及的重要內涵,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問題。針對此問題,范蓉等基于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將胚胎學教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科研鏈接;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鏈接(即一體化教學);將醫學知識教育與人文修養鏈接,全面提高信息技術所需要的綜合素質”[5]。

3.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提高信息工程技術實踐能力的有效路徑,解丹等人針對實踐教學問題,結合本校的實踐教學,研究了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2+3+4”實踐教學體系[6]。這比較符合全程多維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羅悅等人針對傳統實踐教學問題,提出實踐教學特訓營模式[7]。目前,已有不少院校踐行了企業+醫院“雙軌制”實習模式,這是一項實踐教學的重大改革。

4.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在研究地方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時,就有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的五大系統的構想的提出。在其中的五大系統的構想中,也更深入地研究了以建設質量監控與評估為核心的四維監控體系[8-9]。這為專業建設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質量建設中,值得研究的參考文獻。

二、新興信息產業與專業建設的戰略目標

(一)信息產業與專業建設目標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醫藥產業和信息產業相結合的醫學信息工程這個新興產業已經步入新時代。醫學信息化將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與要求發展,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系統建設為切入點,統籌推進新醫改體制下要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信息系統的建設。到20年代末,完成構建全國衛生信息系統基本框架,基本目標是為全國30%的人口辦理健康卡、建立符合統一標準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檔案。作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期望它會對全國高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建設發展與人才培養工作起示范引領與輻射作用。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源課程

實現新興信息產業戰略,人才培養是關鍵,優化課程體系是基礎,調整與教學內容改革要圍繞新興信息產業需求來進行。課程體系改革的主體在于優化教學內容,有利于挖掘、明晰醫學信息源課程,使醫學信息達到大范圍的覆蓋。從信息管理角度來講:明確四大教學內容為信息源:一是醫療保障信息,面向社會、服務全民身心健康的信息來源;二是衛生事業管理信息,面向衛生系統的宏觀醫學信息來源;三是醫院管理信息,面向醫療內部機構的信息來源;四是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信息,面向醫療器械行業研發、生產與市場營銷的信息來源。就此來講,這要求改革課程內容要與高校現有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醫學信息專業、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或醫藥信息專業相區別,從而達到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差異化地服務于公共衛生與醫藥信息市場的目的。

(三)信息技術與醫藥經濟發展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步入新時代。目前,我國計算機、微電子、通信等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巨大,尤其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通信、網絡保密研究、可視電話、圖像傳輸、軍事通信等領域的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因此,發展醫學工程技術可彌補這一專業人才缺少及其知識結構不完整的遺憾。特別是對通信網絡等技術的發展,其對信息共享和處理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我國醫學信息產業還存在醫、工結合不夠緊密,技術產品落后、創新鏈條脫節和研發能力薄弱等問題。我國醫學信息工程人才在數量、結構、素質和能力上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急需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開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培養信息工程技術人才都是適應時展的要求,是適應新興信息產業崗位技術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四)數字技術與惠民工程戰略

在當前職業教育面向國際化、建立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大環境中,尤其是許多地方高校處在本科職業技術教育轉型期,專業教學改革應以課程結構調整與內容優化為核心,認知新一代信息產業包括下一代信息網絡、電子技術核心基礎、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等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產業。標志著數字技術的高度發展,被認為是新一代“朝陽”產業。

在信息產業上,將整合“醫產學研”優勢資源,推進醫學與信息、材料等領域新技術的交叉融合,增強新型醫學信息工程產業開發技術與能力,建立與完善數字醫療系統、醫學信息惠民工程,切實推進遠程醫療,推廣醫療信息管理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設,創新信息產業視野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把握專業發展優勢與機遇

新興信息產業,是21世紀新一代的陽光產業。2010年,教育部將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列為第七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標志著我國新一代信息產業的興起。開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24所高校中,不少高校分別獲準納入部級、省級、校級新興信息產業立項建設。這為我國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提供了機遇,其將推動醫學信息朝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進軍。

(二)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我國各級各類院校開設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路徑、課程體系的現狀、較多的同質化現象出現,實現信息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倡導人才培養異質化目標,面向市場、產業部門,完善產業鏈。構建“校企結合”、“產教融合、校醫合作”的三維構架培養的模式,完善全程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培養優秀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由于各高校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路徑、方式及其來源不同,因此我國現行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傳統,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產業發展,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調整、改革,改革的著眼點要以課程體系力求信息產業化為主要導向,縱向以國際先進學科專業觀念為導向,橫向移植并引用國外先進人才培養模式,秉承我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及其相關、相近專業的辦學傳統與積累的經驗,力求在產學研結合上尋找創新亮點,構建符合戰略性新興信息產業需求,應對高校轉型發展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高校標準的專業課程體系。

(四)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人才培養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工程,建立“以人為本、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證為導、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技能訓練意識與能力培養,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加強實習基地(點)建設,培養專業實踐能力,以人才質量為目標,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10]。這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支柱,也是人才培養的通用法則、向導、標準。建設性、實質性措施要依據高校現實條件制定并進行有效調整

總之,通過對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現狀的分析,面對地方高校轉型與信息產業的興起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筆者探討了新興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這有利于促進信息工程學科的發展,以滿足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以及與國際化接軌的需求。

參考文獻:

[1][4]譚強,劉廣,孫艷秋等.關于新辦醫學信息工程專業

學科設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

[2]張穎,趙強.醫學信息工程專業KAQ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5).

[3]蔡曉鴻,趙臻,解丹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構

建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2).

[5]范蓉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胚胎學》鏈接式教學模式的

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

[6]解丹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C].

第三屆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2008,(10).

[7]羅悅,溫川飆,陶瑞卿等.特訓營模式在醫學信息工程實

踐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

學版,2015,(1).

[8]王能河.地方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

[9]王能河,吳基良,但漢久.地方高校本科特色專業教學質

量監控體系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6).

[10]王能河,鄒衛東,梅賢臣.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篇9

1.國內外BME產業發展現狀概述

BME產業是目削全球發展最快、貿易往來最活躍的產業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BME產業(醫療器械)銷售額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10%的水平。BME產品的國際貿易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銷售利潤可達50%以上。因此,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發展BME高科技產業,搶占國際市場。全球范圍內BME產業的主要產地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是最大的生產、使用和出口國,其次是日本、德國和法國。

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生物材料科學的發展及BME學科的興起,我國BME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源泉,從而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新發展,走上了BME科技產業的道路,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民族產業不強,高精尖的BME產品依賴進口現象嚴重,加快了醫療費用的高速膨脹;由于我國BME產品檔次低、可靠性不高、缺乏創新能力等原因,難以與國外產品抗衡;BME產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組織規模不大和產品檔次低,難于參與國際競爭,但我國人口眾多,BME產品和BME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又相當大。所以根據中國BME產業現狀,改革中國的高等醫科院校的BME教育和培養現有的BME技術人員,已經刻不容緩。

2.我國BME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2.1 BME技術人員人才梯隊建設現狀

知識結構,我國BME技術人員從專業來說,絕大多數是改行的,而且多數為中專或無學歷,主要靠自學或多年從事本職工作積累的實踐經驗,普遍缺乏計算機、電子類和機械類知識。近年來,部分本專科畢業生開始步入企業、醫院工作,這是好的趨勢。

年齡結構。各醫院或BME產業從事BME技術的人員絕大多數為中老年一代,年輕人員所占比例少。

人數比例。據文獻報道,我國縣級以上醫院有1400多所,共有BME技術人員約5萬人左右,從人員數目配置水平上來看,發達國家300張床以上的醫院配置工程技術人員5人,500~800張宋以上的醫院要配置工程技術人員10~20人,而我國平均每個醫院配置工程技術人員不足4人。

職稱結構。在被調査的人中,職稱晉升工程系列的人員主要是醫科院校畢業的學生,中初級及其以下職稱人數所占比例較大,職稱結構不盡合理。

2.2 BME技術人員人才隊伍管理現狀

管理思路我國在醫療儀器設備正常運行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方面既無國家具體法律規章制度,又無專門人才。許多醫院還是過去的設備科,無醫學工程科,工程技術人員編制少、整體素質差。

管理機制由于計劃經濟傳統體制的影響,各醫院領導對于投入的所有資產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管理不善。

繼續教育現有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得他們在培訓、進修、職稱評定、經濟收入等方面都不如臨床科室。

人才流失由于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經濟待遇等普遍較差的原因,使得本已缺乏的BME技術人才還在不斷外流,特別是近幾年來畢業的有較深厚專業基礎的高層次人才更是難以留住。

3.我國醫科院校BME本科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BME作為一門專門學科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工科院校的信息技術類的BME專業教育,后來,一些醫科院校相繼開展了BME專業教育,并發展迅速。醫科院校則注重醫學與工程結合、工程技術在醫學中的綜合應用,但因為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的原因,目前的醫科院校BME專業本科應用型教育發展緩慢,其畢業生比較適合于進入醫療設備科研、生產單位工作或者繼續進行深造,卻未能有效提供醫院大量需要的一線應用型人才,與國外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還有許多需要我們進行改革的地方。

3.1 我國BME學科培養目標不能全面實現

主要表現在課程體系上,就是過分側重工程科學知識,輕視工程實踐訓練;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輕視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不重視社會人文、經濟、環保等方面知識的作用。在教學方法上,基本上是一種“分析模式”,強調垂直思考、抽象學習、簡化分解、追求確定性、個人獨自工作等。培養模式單一,一刀切、趨同化現象嚴重。師資隊伍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本科教學;重理論研究、輕工程研究,教師本身缺乏生物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很少或者幾乎是空白。教育內容側重精英教育,經濟、法律、環保、人文等教育要求偏低,這些對于BME專業本科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是很不利的。

3.2 我國BME學科發展不平衡

在研究方面,引進、消化、跟蹤研究多,創新性研究較少;理論方法等應用性基礎研究多,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研究較少。在學科建設和發展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型BME學科,對材料技術型BME學科、生物技術型BME學科和醫療器械型BME等學科幾乎沒有涉足。其根本原因在于醫科院校BME學科,雖然理工和醫學能夠緊密結合,醫學大背景深厚,能發現對醫學發展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課題,避免了完全跟蹤國外研究,有助于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和產品,但是工程力量相對薄弱,科研投入不足,嚴重地制約了學科發展的平衡性。

3.3 專業設置偏少

目前的BME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面比較集中在信息技術型BME專業,只有個別學校在培養目標中增加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方面的內容。醫科院校以醫學作為基底學科,植入某些工程學科知識,并以醫學應用為目的建立相關課程體系,而對于生物學中涉及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及生物技術;對于工程技術中諸如電子學、材料學、控制技術也均較少涉及,這些都不利于醫科院校BME這一交叉學科的發展。各醫科院校的研究生培養(科研方向)

基本以生物醫學信號的檢測處理、醫學成像、醫學圖像處理、醫學儀器研究為主,部分涉及到分子電子學、分子光子學、生物力學、生物醫學材料、人工器官、組織工程等方向,只有少數大學比較集中在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材料以及人工器官和生物醫學圖像處理。研究生培養的專業面相比本科生的專業面寬廣。

3.4 醫工結合不突出

由于受到認識和理論上的因素、文化心理上的因素、管理體制上的因素以及國家政策上的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工程與醫學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上體現的還很不夠,綜合院校往往具備更深的理工基礎而缺乏醫學背景,醫科院校與臨床結合緊密,但工程力量又顯得薄弱。雖然近年來,不少醫科院校與綜合性大學合并,為BME專業工程背景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條件,但由于體制和教育模式的限制,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實踐環節的學時數由于體制改革進程的不定性和教育投資的不足而受到消弱。二是有醫學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不足,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難以進入人才培養的環節。

4.BME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和思考

4.1 醫院加強BME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應在建立BME技術人員引進、培養、淘汰機制的基礎上,加強建立BME技術人才梯隊的文化內涵建設,提髙BME技術人員的醫學文化修養,培養敬業精神,重視BME技術人員梯隊培養和知識更新,逐步改變現有在職BME技術人員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人數比例以及職稱結構。

人才隊伍管理。醫療儀器設備是醫院資產的核心,必須加強對醫院BME技術人員隊伍的領導與管理,發揮BME技術人員的作用,提高維修質量,降低維修成本,改變管理思路,結合單位情況制定科學規范的醫療儀器設備正常運行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制度,組織制訂或督促執行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管理制度,組織審查維修機構工作規劃并監督實施,審批維修開支等。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機制,逐步改變BME技術人員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經濟待遇等普遍較差的現狀,改變“重醫輕工”的傳統觀念。

繼續教育。注重改變BME技術人員在培訓、進修、職稱評定、經濟收入等方面都不如臨床科室的狀況。繼續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自學為主,同時采取其他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方式,鼓勵廣大在職人員注重收集各種相關信息,逐步改善在職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如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練使用必要的常用檢測儀器及儀表、全面掌握各種基本元器件性能及其測試方法、熟練的原理圖閱讀和問題分析、自學以及熟練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等。

4.2 我國醫科院校BME高等教育的發展思考

學科培養目標。當前應突出強調的側重點應該包括:工程實踐能力;表達交流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終生學習能力,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社會人文和經濟管理、環境保護等知識。課程體系在繼續保持教學與自然科學基礎學習的基礎上,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能力結合,在內容上,著重強調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加強各種能力的培養,強調綜合與集成,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工程與經濟管理的結合;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放手讓學生去實踐,鼓勵創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教師隊伍,加強選拔和培養,向社會公開招聘,在學歷和實踐經驗方面要求要嚴格,同時要十分重視每個教師的業務素質培養,為教師創造一些學習機會和培訓條件等。

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我國的BME高等教育首先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拓展學科建設方向,逐步建立起適合于多學科合作發展的運行模式。其次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優勢設置課程體系,盡快從單一學科中解放出來,把握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做到優勢互補,在培養人才素質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創出自己的名牌,用自己創造的特色和質量去參與競爭。美國BME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既能體現學科本身涉及面廣的特點,又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又能結合科研優勢,突出重點,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醫工結合與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BME是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專業人員需要同時具備醫學和工程技術兩類知識和經驗,靠以往的醫生與工程師來組成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是無法適應學科發展需要的。所以必須從現在起,特別重視BME教育工怍,加強現有專業點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改革現有教材,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首先,各學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我們必須牟牢記住的關鍵點。以醫、工、理為基礎,為實現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結構。根據專業設置和學科研究方向確定知識結構的主干,同時注重拓寬知識范圍,使學生既能有相應的BME專業知識又具備在其他領域中發展的基礎,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工生物醫學的交叉和融合。

篇10

關鍵詞:定量生理學 教學手段 教學模式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56-02

定量生理學可簡單理解為“生物學”+“工程學(工程科學及人體應用)”,但作為南京郵電大學生物信息系生物醫學工程4年制本科專業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有自己的學科構架,而非簡單地疊加或堆砌,而是應該具有緊密的聯系和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從而探索人體生命過程中電信號的每個環節,包括微觀(深入到研究單個細胞的電荷轉移)和宏觀(結合宏觀工程學,從大的角度來研究人體生物電的生命過程)生物電問題[1-2]。傳統的課堂上授課教師在講臺前只使用PPT、黑板上板書的授課方式或是課堂演示實驗的授課方式顯然是不足以更好地開展此課程,而單一的廣泛被使用的新型教學手段(如翻轉課堂、微課、基于問題的學習等教學手段),也不能滿足該新型交叉課程的特點。因此,探索一種適合該課程特點的教學模式,是十分緊迫的。所以,該文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擬探索綜合多種教學手段為一體的一種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提高該課程學習效果和建設完善定量生理學課程提供有益的借鑒。

1 一些廣泛應用的教W手段或方法

1.1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授課方式為在正式的課堂前,學生利用教師在課前分發的相關課程資料先自主預學習課程內容,正式開課時再參與同學與教師間的互動環節(如釋疑、解惑、探究、討論等),增加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時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時間,并掌握課程教學內容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越來越多的學校已接受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并逐漸發展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新浪潮[3]。

1.2 微課

微課(Micro-lecture)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具有“短小精悍、主題突出、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4-6]。微課教學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不僅傳播迅速,而且相關實踐和推廣工作也非常迅速,甚至每年都有江蘇省及教育部國家級“微課大賽”評比。具體來說,上課視頻時間濃縮在10 min以內,先幾十秒介紹上下課背景,然后羅列教學核心內容,內容短小精悍,該視頻還可以上傳教務系統或是教師的個人授課主頁。微課是一種微型網絡學科教育課程,符合現代遠程教育、終身學習的發展規律,在教育領域必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3 基于問題的學習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分組間的合作來獲取與掌握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7-9],成為培育學生科學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在西方的教育中是比較常見的,筆者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期間曾經旁聽過該校的大學生及研究生課堂,教授在課堂上講解基礎知識,學生可以隨時舉手提問,教授布置的后續課堂問題或是課程作業對于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學生會自主分成幾個小組,組內成員合作完成一個問題)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頗高,該教學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

1.4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或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是一種把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網絡化學習(E-Learning)方式兩者優勢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更佳學習效果的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高等教育信息化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本科生及其研究生們的學習方式[10-11]。網絡線上課程擴展了教學資源,彌補了線下傳統課堂上的形式單一、知識單一的不足,使學生多了課前預習及課后補習的渠道,由此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2 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盡管上述目前幾種教學模式已經在高校的多種學科教學中引起了重視,并取得了一些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但目前的定量生理學教學,仍沿用授課教師在課堂上以PPT教學、黑板板書輔助課堂演示實驗的傳統手段,因而圍繞該新興課程教學大綱和主要知識點內容,綜合使用當前較廣的多種教學手段,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及知識模塊,開展了定量生理學課題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具體地說,筆者建議采取如下的主要措施。

(1)針對授課教師對不同專業背景的知識板塊不易于深入和系統把握(取決于授課教師的教育背景,目前授課教師的學士、碩士、博士3個專業一般不同),以及教師可能未能準確把握科學前沿研究問題(尤其是以教學為主的教師或擔任行政職務的老師),使得授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學術資源如Web of Science,EI數據庫,可以對某一個知識模塊或者某一個主題搜集最前沿的科研資料(包括相關的綜述文獻),然后錄制成基于知識模塊或是主題的短小視頻,采用微課教學手段進一步深入討論和學習。

(2)針對傳統教學缺乏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和PBL等學習模式,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主動科學思考、科學學習實踐機會。在正式的課堂前,學生利用教師在課前分發的相關課程資料先自主預學習課程內容,正式開課時再參與同學與教師間的互動環節,由此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同時,可以在課程的設置中,以PBL的課堂方式增加科學思維能力訓練次數,激發學生利用定量生理學理論知識解決生物醫學工程中生物電的工程問題,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3)針對不同專業背景以及就業去向的學生(筆者所在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學生一般在生物信息學或是生物圖像方向就業),充分利用南京郵電大學大信息化戰略發展條件下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特點,結合輔導員提供的每位學生培養方案、個人興趣、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相關的模塊設置,并采用對應的教學手段,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個體化的學習與教育。

綜上所述,筆者以授課的定量生理學課程為例,圍繞該新興課程教學大綱和主要知識點內容,綜合使用當前較廣的多種教學手段,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及知識模塊,開展了定量生理學課題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為進一步建立及完善該門課程的教學平臺提供理論基礎及參考。

參考文獻

[1] 晏善成,王俊,陳勁松.科研創新型生物醫學實驗室的實驗教學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6):158-160.

[2] 晏善成,王俊.大W本科定量生理學課程建設與教學[J].時代教育,2011(3):20.

[3] 楊振剛.PBL方法在信息類專業課雙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邏輯學研究,2007(9):145-147.

[4] 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5] 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6] 梁樂明,曹悄悄,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 Albanese M A,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J].Academic Medicine,1993,68(1):52-81.

[8] Al-Azri H,Ratnapalan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Medecin De Famille Canadien,2014,60(2):157-165.

[9] 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