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8:09: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公司金融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司金融論文

汽車金融公司發展論文

一、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的現狀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發展更加迅速,與汽車生產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也日益得到重視,特別是政府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令,汽車市場上的相關主體生產商、經銷商以及商業銀行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應。2004年8月,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成立國內首家汽車金融合資公司,緊接著,福特、大眾汽車金融公司相繼成立,國內車貸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汽車金融服務的競爭熱潮,國內汽車金融市場出現了合資汽車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競爭局面。國內汽車生產商及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競爭激烈的車貸市場,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應如何發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汽車金融服務的起源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后,由汽車制造商向用戶提供汽車銷售分期付款時開始出現的。它的出現引起了汽車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實現了消費者購車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轉變。這一轉變雖然促進了銷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資金。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消費市場的擴大和金融服務及信用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汽車制造商又開始利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一位國家法律所認可的公司載體形式來解決在分期付款中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從社會籌集資金。這樣,汽車金融服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融資-信貸-信用管理”的運行過程。

按照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達到1090美元;200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69美元;200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703美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正在進入汽車消費時代,并且能夠成為我國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我國汽車消費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私家車消費市場逐漸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車消費比例達到47.1%,2002年超過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為93.7%。汽車消費尤其是私車消費的持續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車金融服務。然而,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嚴重滯后,汽車消費信貸占汽車銷售總額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國家如美國的比例為93%,英國為80%,德國為75%,日本為44%。另外,國外成熟的汽車金融服務,不僅向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而且向汽車廠商、經銷商等提供涉及汽車生產、流通、消費、租賃、維護、回收等多環節的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因此,我國汽車金融服務與國外汽車金融服務業的差距,不僅顯示了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的滯后性,更說明了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潛力與迫切性。以美國為例,福特信貸、通用融資、戴-克財務、豐田財務等4家專業汽車融資公司占新車貸款銷售份額39%。

二、我國發展汽車金融的難點

1.發育不成熟的信用環境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構建論文

摘要:我國現實中已經存在金融控股公司從事金融混業經營,混業經營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金融風險,但是我國現有的立法和監管制度不足以全面規范和有效監管,應當吸收國外成熟經驗,從監管模式防火墻制度加重責任控股公司種類等方面,及時完善相關立法,構建監管制度,以促進金融業穩健發展

關鍵詞:混業經營;金融控股公司;監管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分析

金融業混業經營已是大勢所趨,我國現實中也已經以金融控股公司為載體,通過并購擴張,行業整合,實行混業經營,但是應當注意由于其內部各成員間關系緊密,組織結構復雜,除了要面對各單項金融業務的一般風險之外,還會面對諸多有別于單項金融業務或未曾預見的“特殊風險”,如系統風險關聯交易風險利益沖突風險規避監管風險等,這是構建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的出發點

(一)系統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組織結構上的特點,容易導致風險集中控股子公司或母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往往會由于控股關系在整個控股公司中擴散傳播,把原始風險擴大化,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外部信譽和正常運作成員公司的穩健經營,最終造成整個系統的坍塌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論文

一、關聯交易的潛在風險

關聯交易是發生在集團公司內部企業之間的轉移資源或者權利義務關系的交易事項,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集團公司內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及子公司之間商品的買賣及勞務的轉移;集團公司內部子公司之間的相互交叉持股;向集團公司內部其他子公司提供或者從其他子公司獲得擔保、貸款或者承諾;集團公司內部某一實體為另一實體的利益所進行的交易,即交易性運營;這些關聯交易為金融控股公司帶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聯交易可能會夸大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報告利潤和資本水平,使監管資本的計算失真。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各類金融機構分別接受相應監管部門資本監管,如果金融機構達不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就會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而金融控股公司為了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則可以通過母公司向子公司撥付資本金、子公司向母公司反向持股或子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的操作,造成資本金的重復計算。用同一筆資本金來抵御多家公司的風險,使集團資本金的總額虛增。單個來看,每個機構都可能滿足該行業的單一監管的要求,但整個集團范圍的資本都可能是不充足的。

2.關聯交易使得單個子公司發生的風險波及到控股公司內部的其他金融主體。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是多元化經營,金融控股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投資子公司,或通過審查合格的公司為載體從銀行融通資金,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市場投機,最終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投機泡沫。這種風險如果從單個主體的經營操作上看,可能都是合法的,都符合不同監管部門制定的規則,但實際上往往會產生整體層面上的風險。金融控股公司通過擔保、資金的占用、貸款等形式形成了非常復雜的信用鏈條,在這個信用鏈條中,如果其中的一個子公司出現問題,母公司會極力救援它就可能會把整個公司拖垮,這就導致更大范圍的金融風波。如果金融控股公司的某一實體破產,該實體的債權人會要求關聯銀行償付其債務,控股公司的問題也會通過逆向交易的形式傳遞到內部其他成員,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3.利益沖突濫用引發的關聯交易風險可能成為控股公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工具,金融控股集團母公司操縱著諸多子公司,但母公司關心的是集團利益的最大化,而這與子公司的利益并不總是一致的,因此有時為獲得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母公司就會通過關聯交易將不同子公司的利潤進行轉移,比如關聯企業之間在金融商品交易中采取抬高定價,在借貸業務中通過人為地增加或減少貸款利息,在專利、專有技術、商標等無形資產的轉讓和許可使用過程中采取不收報酬或不按常規作價等方式轉移利潤。這使監管機構對其真實盈利情況的監管失效,有可能造成對子公司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損害。

二、關聯交易的風險控制策略

查看全文

汽車金融公司發展論文

摘要:入世以來,隨著汽車消費的持續走高,汽車金融產業日益得到重視。尤其是《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正式頒布實行,設立汽車金融公司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美國通用、福特和德國大眾等國際著名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已在中國設立獨資或合資財務公司,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而國內金融機構在汽車消費信貸方面也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如何借鑒國外汽車金融服務的成功經驗,摸索出一套符合國內汽車消費環境的汽車金融產業發展之路,是當前我國政府及汽車制造業亟待思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宏觀角度分析了當前我國發展汽車金融公司的難點與市場前景,并對當前我國發展汽車金融公司提出了戰略性建議。

關鍵詞:汽車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的現狀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發展更加迅速,與汽車生產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也日益得到重視,特別是政府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令,汽車市場上的相關主體生產商、經銷商以及商業銀行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應。2004年8月,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成立國內首家汽車金融合資公司,緊接著,福特、大眾汽車金融公司相繼成立,國內車貸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汽車金融服務的競爭熱潮,國內汽車金融市場出現了合資汽車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競爭局面。國內汽車生產商及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競爭激烈的車貸市場,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應如何發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汽車金融服務的起源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后,由汽車制造商向用戶提供汽車銷售分期付款時開始出現的。它的出現引起了汽車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實現了消費者購車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轉變。這一轉變雖然促進了銷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資金。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消費市場的擴大和金融服務及信用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汽車制造商又開始利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一位國家法律所認可的公司載體形式來解決在分期付款中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從社會籌集資金。這樣,汽車金融服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融資-信貸-信用管理”的運行過程。

按照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達到1090美元;200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69美元;200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703美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正在進入汽車消費時代,并且能夠成為我國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我國汽車消費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私家車消費市場逐漸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車消費比例達到47.1%,2002年超過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為93.7%。汽車消費尤其是私車消費的持續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車金融服務。然而,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嚴重滯后,汽車消費信貸占汽車銷售總額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國家如美國的比例為93%,英國為80%,德國為75%,日本為44%。另外,國外成熟的汽車金融服務,不僅向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而且向汽車廠商、經銷商等提供涉及汽車生產、流通、消費、租賃、維護、回收等多環節的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因此,我國汽車金融服務與國外汽車金融服務業的差距,不僅顯示了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的滯后性,更說明了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潛力與迫切性。以美國為例,福特信貸、通用融資、戴-克財務、豐田財務等4家專業汽車融資公司占新車貸款銷售份額39%。

查看全文

汽車金融公司發展論文

摘要:入世以來,隨著汽車消費的持續走高,汽車金融產業日益得到重視。尤其是《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正式頒布實行,設立汽車金融公司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美國通用、福特和德國大眾等國際著名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已在中國設立獨資或合資財務公司,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而國內金融機構在汽車消費信貸方面也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如何借鑒國外汽車金融服務的成功經驗,摸索出一套符合國內汽車消費環境的汽車金融產業發展之路,是當前我國政府及汽車制造業亟待思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宏觀角度分析了當前我國發展汽車金融公司的難點與市場前景,并對當前我國發展汽車金融公司提出了戰略性建議。

關鍵詞:汽車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的現狀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發展更加迅速,與汽車生產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也日益得到重視,特別是政府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令,汽車市場上的相關主體生產商、經銷商以及商業銀行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應。2004年8月,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成立國內首家汽車金融合資公司,緊接著,福特、大眾汽車金融公司相繼成立,國內車貸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汽車金融服務的競爭熱潮,國內汽車金融市場出現了合資汽車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競爭局面。國內汽車生產商及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競爭激烈的車貸市場,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應如何發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汽車金融服務的起源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后,由汽車制造商向用戶提供汽車銷售分期付款時開始出現的。它的出現引起了汽車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實現了消費者購車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轉變。這一轉變雖然促進了銷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資金。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消費市場的擴大和金融服務及信用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汽車制造商又開始利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一位國家法律所認可的公司載體形式來解決在分期付款中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從社會籌集資金。這樣,汽車金融服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融資-信貸-信用管理”的運行過程。

按照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達到1090美元;200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69美元;200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703美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正在進入汽車消費時代,并且能夠成為我國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我國汽車消費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私家車消費市場逐漸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車消費比例達到47.1%,2002年超過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為93.7%。汽車消費尤其是私車消費的持續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車金融服務。然而,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嚴重滯后,汽車消費信貸占汽車銷售總額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國家如美國的比例為93%,英國為80%,德國為75%,日本為44%。另外,國外成熟的汽車金融服務,不僅向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而且向汽車廠商、經銷商等提供涉及汽車生產、流通、消費、租賃、維護、回收等多環節的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因此,我國汽車金融服務與國外汽車金融服務業的差距,不僅顯示了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的滯后性,更說明了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潛力與迫切性。以美國為例,福特信貸、通用融資、戴-克財務、豐田財務等4家專業汽車融資公司占新車貸款銷售份額39%。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論文

金融工程,作為20世紀90年代金融領域的新興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本質是利用各種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權,期貨,以及互換等,對金融領域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管理。目前,大多數人對于金融工程也許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對于金融工程所應用的各種衍生證券,人們都是有所了解的。它們給人一種高風險、高投機的感覺。這是因為對于多數的人(包括許多金融界的從業人員、高等院校的教師),他們對衍生金融的認識是伴隨著一系列災難性的事件而加深的,如英國巴林銀行的破產,中國國債期貨市場的3.27風波,以及1997年以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在這些事件中,人們發現傳統經濟中的龐然大物,如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銀行、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的國家,在衍生金融的沖擊下,變得不堪一擊。通過這些惡性事件的頻頻出現,人們對衍生金融變得談虎變色,將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利以及投機的索羅斯形容為“金融大鱷”。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在公開場合就對對沖基金進行了譴責,并且同索羅斯進行了辯論。人們不僅要問:既然衍生金融引發了這么多的災難性事件,而且本質上衍生金融并不能產生新的社會價值,只是對社會財富進行一種再分配,我們為什么不能象禁止賭博或者禁止一樣禁止它?答案是:不可能!在世界范圍內,衍生金融的市場在不斷擴大,每年的交易達到150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反觀我國情況,盡管并沒有衍生金融,但是股票指數期貨已經是呼之欲出。我們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不同背景的學者從各種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述。我們注意到,金融工程界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即金融工程是金融領域中的一種保險。本文將結合保險發展的情況,從保險學的角度來對金融工程做一些探討。事實上,對于保險,人們認為它是社會的穩定器,同時,在金融業內(銀行,證券,以及保險),保險往往給人一種穩健,甚至保守的感覺。二者在實際生活中給人如此大的反差,一個是極端的投機、激進,而另一個又是相當的保守,它們又能有什么本質的聯系呢?或者說,金融工程是金融領域中的保險只是一種沒有實質意義的說法而已?對于此,我們認為需要從二者的由來以及特性的研究出發,才可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一、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思想

個人以及機構在金融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例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投資股票市場所面臨的個股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這些金融風險對于不是從事金融業的公司而言往往是難以駕馭的,也是不愿意承擔的;即使對于專門的金融機構,也并不是愿意承擔所有的風險。我們可以設想,對于一家主要從事國內業務的商業銀行,它愿意承擔關于本國貨幣的一定的利率風險,但是因為不熟悉國際業務,所以一般不愿意承擔匯率風險。因此,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使得機構能夠按自己的意愿承擔相應的風險(同時具有潛在的收益),而金融工程就是一種具備如此功能的機制。金融工程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倫敦銀行界,當時有的銀行建立起專家小組,對客戶的風險進行度量,并應用組合工具進行結構化管理。這一類工作被稱為金融工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人們對金融工程的認識迅速拓寬,現在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來解釋金融工程,即金融工程是應用金融工具,將現在的金融結構進行重組以獲得人們所希望的結果,它所用到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近年來出現的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等各種衍生證券。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這些基本的金融工具,或是它們的組合,如期權期貨等,達到處理金融風險的目的。一般有兩種結果: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即風險;用確定性的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即不利的風險。

二、保險的起源以及基本思想

保險是人們規避風險的主要手段,我們可以從保險的起源看出來。另外,壽險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社會并沒有因噎廢食,而是充分認識到了保險對于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同時,保險業也制定了許多嚴密的規則。這樣,一方面使得保險公司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使得人壽保險為社會所接受。在此,我們不局限于各種保險的細節問題,而是從保險的核心出發,探討保險這個行業處理風險的基本思想。

我們以壽險業為例,考慮它的社會定位以及它處理風險的方式。壽險是為了滿足個體規避失去勞動力或死亡時所帶來的風險而出現的一種保險形式。而風險有兩種:生存與死亡。簡單的講,生存的風險就是指個體本身的生存(養老)問題;死亡的風險是指如果個體作為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者,他的死亡或者喪失勞動力,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下面,我們詳細地說明保險業是如何規避這兩種風險。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研究論文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產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業務部門或非金融業務的多家控股公司,蘊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本文通過分析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的來源和其對傳統金融監管帶來的挑戰,對我國現有監管結構下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監管風險防范

1金融控股公司概述

控股公司分為純粹控股公司和經營控股公司。前者通過持有其他企業的股票以控制和管理為唯一的經營目的,后者則除此之外本身還從事經營。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種有效的綜合性金融組織形式,它有以下幾種優勢:

(1)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將其固定成本分攤到更廣泛的業務中,利用己有的分支機構和銷售渠道開展新的業務品種。

(2)業務多元化優勢。金融控股公司最根本的好處還在于其適應市場需求,方便客戶。金融控股公司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十分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和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的“網絡金融服務”。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分析論文

中信國際研究所也是那次座談會的參與者之一。屈指算來,中信公司應該是國內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先驅者。中信國際研究所所長皮聲浩向記者講述了當初中信公司提出搞金融公司的始末:“1966年6月,正值中信公司按照央行的要求制定‘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改制方案時,王軍董事長得知日本正在醞釀金融改革(日本版的"BIGBANG")后,委派中信公司副董事長張肖組團去日本考察,了解日本金融改革的動向,我也是成員之一。當時日本正在步英、美等國之后塵,放開對本國金融機構的經營限制,允許所有金融機構均可以投資經營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最后放開保險業,允許所有金融機構可投資經營保險公司。日本金融改革的結果是產生一批金融控股公司,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中信公司領導對日本考察后認為中信公司可參照國際金融業的發展方向,設計自己的金融業的體制。隨后中信國際研究所從1997年開始著手研究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相關問題。”

這次座談會確定由央行非銀司與中信國際研究所共同進行金融控股公司的課題研究。畢竟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還是個新鮮事物,這是我國金融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探索。夏斌也向記者透露,早在2000年,他就曾主動牽頭起草過《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辦法》。由于當時的時機尚未成熟,未果。言談中,難掩壯志未酬的遺憾。

“我認為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法規制訂刻不容緩,主管部門應該拿出方案來。”夏斌說,“目前距離我國向世貿承諾的實現開放只有4年的時間,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金融業: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他在特洛伊戰爭中殺死對方主將,使得希臘聯軍轉敗為勝。但他也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他的腳踵。傳說在阿喀琉斯出生后,母親捏住他的腳踵,把他倒浸在冥河中。因此他的身體除了沒有浸水的踵部外,一概刀槍不入。后來太陽神阿波羅知道了他的弱點,用箭射中阿喀琉斯的踵部,把他殺死。因此后人有“阿喀琉斯之踵”的說法,形容致命的弱點。

朱róng@①基總理曾公開指出:金融業是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入世最擔心的就是國外金融業的沖擊。

查看全文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論文

摘要:近年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有了長足發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在某種程度上處于脫法狀態,蘊含著極大風險,金融控股公司亟需專門的法律規范和強勢金融監管。本文擬從各國(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經驗入手,在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應采取分步進行的方式,并對監管模式及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監管模式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及其現狀

根據國際上三大金融監管部門一一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于1999年2月聯合的《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原則》,金融控股公司被定義為“在同一控制權下,所屬的受監管實體至少明顯地在從事兩種以上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業務,同時每類業務的資本要求不同”。從狹義上來說,控股公司是通過持有其他公司股份以達到支配該公司經營活動的目的的公司;而從廣義上來說,控股公司并不以持有他公司股份為要件,只要取得對他公司實質上的支配權即可。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領域的控股公司形態,具有控股公司的基本特征。從防止關系人交易、利益沖突及維持資本充足性等方面來考量,對金融控股公司應采取廣義控股公司的界定方式,即不以持有股份為要,只要以控制他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等方式實質支配他公司者,都應屬于金融控股公司。事實上,這種廣義的金融控股公司定義方式已經體現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中,如美國和臺灣的立法①。

近年來,我國綜合經營趨勢明顯,金融機構從事多元化金融業務、大型國企進軍金融業、民營資本參股金融業等現象比比皆是。當然,涉足兩個以上金融行業的企業集團不一定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判斷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標準,是母公司對涉足金融企業是否控股,以及集團能否對各金融企業實現戰略協同。實際上,我國嚴格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很少,有的只是初步在金融領域布局并形成金融控股雛形,有的只能算是參股金融業或產融結合,只是它們的發展方向都是金融控股模式,可以統稱為準金融控股公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未被正式承認、未直接注冊、未稱謂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團,但實際上已按照金融控股模式運作的公司至少有200~300家。(準)金融控股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業高額利潤的追逐。由于我國金融業的進入門檻較高,金融業存在較高的利潤空間;同時,發展金融控股公司能獲得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二是政府順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綜合經營潮流,對我國企業發展多元化金融業務采取的默許和試點的政策。

但在沒有明確法律地位和缺乏政策支持規范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正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處于自發狀態并缺乏必要監管的金融控股公司運營存在著巨大風險。一方面,各類企業都敢于組建金融控股公司,進軍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各類金融股公司亦敢于“大膽”經營、四面出擊,求大求全地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盲目發展的金融控股公司在運營中往往具有行業風險、資本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等。一旦風險爆發,那么受損失的可能不僅僅是其自身以及其客戶、投資者和債權人,甚至于將風險波及整個金融行業,威脅國家金融秩序與安全。因此,有必要盡快制定金融控股集團法,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設立、業務范圍、法律地位、金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間的法律和經濟關系、監管責任等予以明確,使金融控股集團的發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在此過程中,考察和借鑒國外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查看全文

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風險控制分析論文

一、關聯交易的潛在風險

關聯交易是發生在集團公司內部企業之間的轉移資源或者權利義務關系的交易事項,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集團公司內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及子公司之間商品的買賣及勞務的轉移;集團公司內部子公司之間的相互交叉持股;向集團公司內部其他子公司提供或者從其他子公司獲得擔保、貸款或者承諾;集團公司內部某一實體為另一實體的利益所進行的交易,即交易性運營;這些關聯交易為金融控股公司帶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聯交易可能會夸大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報告利潤和資本水平,使監管資本的計算失真。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各類金融機構分別接受相應監管部門資本監管,如果金融機構達不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就會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而金融控股公司為了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則可以通過母公司向子公司撥付資本金、子公司向母公司反向持股或子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的操作,造成資本金的重復計算。用同一筆資本金來抵御多家公司的風險,使集團資本金的總額虛增。單個來看,每個機構都可能滿足該行業的單一監管的要求,但整個集團范圍的資本都可能是不充足的。

2.關聯交易使得單個子公司發生的風險波及到控股公司內部的其他金融主體。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是多元化經營,金融控股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投資子公司,或通過審查合格的公司為載體從銀行融通資金,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市場投機,最終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投機泡沫。這種風險如果從單個主體的經營操作上看,可能都是合法的,都符合不同監管部門制定的規則,但實際上往往會產生整體層面上的風險。金融控股公司通過擔保、資金的占用、貸款等形式形成了非常復雜的信用鏈條,在這個信用鏈條中,如果其中的一個子公司出現問題,母公司會極力救援它就可能會把整個公司拖垮,這就導致更大范圍的金融風波。如果金融控股公司的某一實體破產,該實體的債權人會要求關聯銀行償付其債務,控股公司的問題也會通過逆向交易的形式傳遞到內部其他成員,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3.利益沖突濫用引發的關聯交易風險可能成為控股公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工具,金融控股集團母公司操縱著諸多子公司,但母公司關心的是集團利益的最大化,而這與子公司的利益并不總是一致的,因此有時為獲得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母公司就會通過關聯交易將不同子公司的利潤進行轉移,比如關聯企業之間在金融商品交易中采取抬高定價,在借貸業務中通過人為地增加或減少貸款利息,在專利、專有技術、商標等無形資產的轉讓和許可使用過程中采取不收報酬或不按常規作價等方式轉移利潤。這使監管機構對其真實盈利情況的監管失效,有可能造成對子公司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損害。

二、關聯交易的風險控制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