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的教學實踐

時間:2023-03-24 15:08:09

導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的教學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的教學實踐

摘要:隨著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快速發展,留學生教育成為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標志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山西醫科大學醫學留學生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現狀,總結了目前完全應用線上或者線下教學模式進行醫學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創新模式的開展,力求提高該校醫學留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以期為該校醫學留學生教育的持續發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線上和線下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醫學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國的醫學教育水平和醫療技術逐漸得到了國際上諸多國家的認可,醫學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步伐日益加快[1-3]。此外,我國完善的醫學教育體制及其遠低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留學費用,使得來華醫學留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國內開展留學生教學的高等醫學院校也越來越多[4]。山西醫科大學于2017年開始招收醫學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第一次全英文教學是以傳統的完全線下教學模式在2019年上半年,即第一屆留學生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展的。之后,由于留學生無法在假期結束后按時返校正常學習,導致2020-2022年這三年的留學生教學被迫開展了完全的線上教學。然而,無論是完全線下教學,還是完全線上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進一步改善醫學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每位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已經完成的一次完全的線下和三次完全的線上教學活動進行總結與分析,提出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智慧教學平臺,在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創新模式,將對今后醫學留學生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山西醫科大學留學生的基本情況

來華醫學留學生由于各自國家文化差異及其自身特點的不同,與國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生無論是教育背景、文化素養,還是思維模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提高醫學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準確分析我校醫學留學生的基本情況,將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能幫助教師及時優化教學的方式方法,對于推動我校醫學留學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1英語基礎良好,但方言味較重

本校的留學生大部分來自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尼日利亞等周邊的發展中國家。雖然留學生在來華前或來華后會進行短暫的漢語培訓,但是距離正常的日常交流還有一定的距離。值得慶幸的是,英語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的官方通用語言[5],多數留學生都已經熟練掌握,他們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普遍較好;然而由于他們來源于不同的國家和城市,留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差異較大,口音較重,單詞的發音與我們所學的英語發音有所差異。這不僅會阻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正常溝通,也將對教師的課堂互動效果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最終導致教師很難準確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1.2思維活躍,但紀律觀念薄弱

本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教師在承擔過一次完全的線下教學和三次完全的線上教學后,明顯發現留學生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但隨意性較強,紀律觀念薄弱。多數留學生積極認真,基礎知識扎實,學習熱情較高,知識理解力和接受力較強,能夠緊跟教師節奏,與教師互動頻繁,課堂參與度高,所以留學生的課堂氛圍較國內本科生課堂氛圍濃厚。然而,仍有一部分學生自由散漫,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專注力較差,很難快速融入課堂,學習效果較差。留學生普遍自信心強,善于表達自己,無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后,一旦遇到問題,都敢于及時主動尋求教師溝通解決。這點非常值得國內的本科生學習。但留學生中普遍存在時間觀念差的問題,無故缺勤、遲到早退及不能按時提交課后作業的現象時有發生。

1.3文化差異大,思想壓力重

本校留學生由于來源國家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部分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紀律性強,在課堂上能與教師進行深入交流,這部分學生學習效果好,考試成績優異;然而,多數學生并沒有做好出國學習的準備,當面臨語言問題、文化差異、學習壓力等問題時經常會有一些消極情緒,接踵而來的就是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到孤獨、壓抑和強烈的挫敗感,久而久之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也逐漸降低,導致生活懶散,不愿意按時上課,即使上課也是在課堂打游戲,睡覺或者聊天,課后更不會自覺學習。而這部分留學生到期末考試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學到任何知識,將再次因為擔心考試不合格而心生惶恐和不安。

2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的開展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高等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也是生命科學領域進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學科之一[6-8]。作為聯系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的橋梁學科,該課程知識點繁多,理論抽象復雜,代謝反應錯綜復雜,是細胞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內科學和外科學等多門學科的基礎。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更新,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也變成了既難教、又難學的一門基礎學科[9,10]。然而在醫學留學生中開設這門課程,教與學的難度系數更高。因此,醫學留學生授課教師及時總結并深入分析以往在這門課程中采用教學模式的優缺點,以便尋找更有效、更適合于醫學留學生的教學模式,幫助留學生們在寓教于樂的教學環境下取得優異的成績,以期為我校留學生的繼續教育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目前,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和,2017級留學生開展了完全的線下教學,2018級、2019級及2020級留學生均開展了完全的線上教學。

2.1專業英文教材的選擇

目前,專門針對醫學留學生的專業英文教材很少。授課教師通過多方對比現有的國內相關英文教材和原版的英文教材,同時結合國內臨床醫學生選用教材的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最終選擇了由上海復旦大學湯其群教授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Text?bookofBiochemistry第2版。該教材是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委員會規劃教材,主要供來華留學生(MBBS)、醫學類專業雙語及全英語教學使用。其教材內容與目前國內臨床醫學等專業使用的曹春燕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材內容基本一致。這極大降低了授課教師的備課難度,有利于授課教師在全英文教學模式下更好地輸出教學內容,也保證了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此外,授課教師備課時也會參考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比如由NelsonDL主編的第4版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這本教材內容豐富詳盡,知識點講解細致,多數知識點配有補充材料,對于教師備課有很好的啟發和指導意義。我們也會推薦給學生類似的英文原版教材以供學習。經過四年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留學生對于所選教材的接受程度較高,所選教材適用于留學生的生物化學學習。

2.2師資力量的選擇

留學生教育屬于高層次的教育,對于授課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對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知識儲備等有較高的要求,對于授課教師的語言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師既要有較強的讀寫能力,還要有熟練的聽力理解能力及嫻熟的表達能力;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給予及時準確的答復。基于此,教研室從教師隊伍中優中選優,選擇參與留學生教學的教師均為碩士及以上學歷,除了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外,其中大部分還具有國外訪學經歷,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較好,為留學生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優良的師資力量。

2.3完全線下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分析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教研室首次承擔的全英文留學生課程,教研室及相關授課教師高度重視該課程以完全線下教學模式的開展。①嚴謹的課前準備。首先,授課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個人的英文水平,積極加強英文專業詞匯的聽說讀寫,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能與留學生高效無障礙的溝通,這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需要制作精美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課件在內容展示上避免大段文字的贅述,盡量使用圖片或者流程圖的方式來展示,同時也可穿插視頻動畫,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學課件除了緊扣所選教材的教學大綱外,也會通過查閱大量的英文原版教材及相關的英文文獻,主動借助多種網絡教學資源,豐富授課內容,積極為留學生準備大量課外學習資料來幫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教研室定期組織針對留學生教學的備課活動,授課教師需要在課前一個星期,將準備好的課件以全英文的方式完整地給全體教師講授一遍。教研室教學經驗豐富、英文聽說能力強的教授點評并給予修改意見,一方面幫助教師理清授課思路,熟悉專業詞匯,另一方面,提高授課教師的課件質量,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②注重課中互動。教師在授課環節,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英文教學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總結視頻中的內容;適當增加臨床案例分析,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最后選派一名學生分享討論結果,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③課后堅持復習。每一章節課程結束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習題。習題類型分為客觀和主觀兩部分,客觀部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主觀部分鼓勵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加深課堂知識的內化和理解。我們總結分析發現,首次完全線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比較順利,學習效果好,留學生普遍反映課程收獲大,學習成績優異;授課教師也通過與留學生面對面全英文交流的過程,提高了自身的英文水平,改變了一直以來不變的教學狀態,夯實了教學能力,從中實現了自身建設與完善,通過教研室集體備課環節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對推動教研室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有明顯的帶動作用。然而,線下教學也存在缺陷,由于上課時間固定且有限,即使學生參差不齊,教師也只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著重講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分享配套的課外知識及拓展的內容,容易局限學生的眼界,不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而受此因素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因為他們更渴望從教師身上獲取更多在教材中學不到的知識,以拓寬知識面。

2.4完全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分析

經過第一次完全線下教學后,授課教師已經逐漸適應了全英文教學模式及留學生晦澀的英文口音,對于后續開展留學生教學活動及與留學生的互動交流都有極大幫助。盡管完全線上教學模式又增加了課程的難度,但全體授課教師積極應對,不懼困難,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重新制定適合完全線上教學的教學計劃。①線上教學資源的準備。我校針對線上教學選擇超星學習通平臺。授課前,授課教師準備好圖片清晰、內容完善的多媒體課件,錄制完整的全英文教學視頻,在正式開課前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以便因時差原因無法上課的學生,隨時可以學習課堂內容和完成課后復習。②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的線上教學方式主要包括直播和錄播兩種形式。每次課前24h,教師會在學習通發布上課通知,提前告知學生上課形式和上課內容,并發布相應的預習資料。每個章節的第一次課和最后一次課,教師均采用直播的形式授課。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邊授課,邊進行隨堂測試,同時展示豐富的網絡教學視頻,避免拘泥于一種教學模式帶給學生厭學情緒,并適當鼓勵學生以連麥的形式或者在聊天區輸入問題或答案的方式參與互動。這樣不僅可以緩解線上教學表現出的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參與度低等問題,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堂知識。除了直播授課形式,其余時間教師均以錄播的形式進行線上教學。教師提前將學習內容發布在班級群內,指定觀看章節,推薦相關的網絡學習鏈接,上課期間會不定時地利用學習通平臺以隨堂練習、選人、搶答、主題討論等方式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同時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錄播課的課堂效果不及直播課,但由于時差的影響,直播課很難保證在課表安排的時間段內,每位留學生都能按時上課。而錄播課恰巧能消除時差給留學生學習帶來的不便,能夠保證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時間段里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理解知識。鑒于此,為了平衡直播和錄播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教研室也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直播課側重講解每個章節的重點難點、進行章節總結、解答學生問題;錄播課則側重講解簡單易懂的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每章的知識點。無論哪種線上教學方式,每個章節結束后,教師都會發布章節測試題,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作為過程性考核內容的一部分。我們總結分析發現,在多種模式下進行的線上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于教師而言,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觀察到學生的上課狀態,以此來判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有問題也能及時交流解決。然而這方面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卻是缺乏的,這也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呈現。為此,我們對比分析了第一次完全線下教學與三次完全線上教學模式開展后留學生的期末成績,從表1中明顯發現,三次完全線上教學模式開展后學生的期末成績均比完全線下教學模式開展后學生的期末成績低。究其原因,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授課模式對于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能起到監督作用,而線上教學更多時候考驗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監督能力,所以線上教學對于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肯定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相對而言,這種完全的線上教學也有一定的優勢,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促使長久以來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學習的時長和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極大的幫助,這樣更利于學生內化并理解所學的知識。

3總結

基于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開展,我們對目前的學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發現兩種教學模式都為今后順利開展留學生教學工作積累了可以借鑒的教學經驗。教學模式由完全的線下教學轉變為完全的線上教學,此過程促使教師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完善自身教學能力,督促教師尋找了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嘗試了不同的教學模式。這個過程既有挑戰性,也為我們指明了探索教學模式的方向。經歷了四次留學生教學,完全的線下教學,或是完全的線上教學模式,都各有利弊。雖然線上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需在課前發布教學內容及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的時間內容完成就行,的確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自律性差的學生,因為缺少面對面的監督,很難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與合格的考試成績;而線下教學則是以教師為主體,課堂以教師講解主要教學內容及學生遇到的問題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對自律性差的學生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但很難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改善不同教學模式在留學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將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最終將以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留學生返校后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教學模式。通過對兩種教學模式的嘗試、探索和比較,留學生課程授課教師團隊對今后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有了更為明確的教學思路。通過前期全方位的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開展,教師團隊和留學生必將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得到更大的提升。這也會更加有效地推動我校的留學生教育質量,推進我校留學生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向麗,張江華.高等醫學院校留學生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9,8(1):72-73.

[2]黃睿彥.我國來華留學生本科醫學教育現狀與趨勢的案例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4):621-624.

[3]樊立潔,王柏翔,黃吉怡,等.浙江大學留學生醫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4):11-12.

[4]李鴻,秦億蓉,胡健平.高等醫學院校留學生教育探索—以重慶醫科大學留學生教育為例[J].重慶醫學,2017,46(17):2433-2435.

[5]李文娟,靳祎,張悅,等.線上和線下教學在醫學留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全英文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1,42(17):1546-1551.

[6]常冰梅,趙虹,王玉瑤,等.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在線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0,40(11):2102-2108.

[7]戚之琳,凌烈鋒,齊世美,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22,24(2):122-126.

[8]閆萍,李美寧,弓韜,等.OBE理念下學術型研究生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22,24(1):24-28.

[9]趙長江,鞠世杰,張海燕,等.生物化學“2463”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1,41(2):397-402.

[10]趙旭華,趙虹,翟翔,等.學習通平臺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0):830-832

作者:李曉寧 弓韜 趙旭華 趙虹 劉志貞 劉紅林 翟翔 解軍 于保鋒 郭睿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